趣书网

趣书网>民国第一军阀 > 第061章 气到快吐血的大正倭王(第2页)

第061章 气到快吐血的大正倭王(第2页)

随着中华民国的汉服重新被老百姓接受,丝绸质地的汉服成为了人们消费的热点,因此在服装消费上,丝绸消费每年都在增长。

日本人养蚕很厉害,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生丝是日本换取外汇的主要产品之一,甚至将中国的生丝业排挤得只剩下小部分国际市场份额。

后来日本生丝业因为江渝投资、扶持中国生丝业,遭到了打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甚至是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甲寅战争中之后,日本生丝业出口将至零点,这种毁灭性打击让日本一度放弃了生丝生产。

日本投降之后,生丝业却是重生了。日本到处都种起了桑树,很多还是从中华民国挖过去的大桑树。

养蚕业再次发展了起来,日本人靠着无比惊人的韧性,再次将生丝业发展了起来,在这一年日本的生丝产量超过了中华民国的生丝产量,并且差距还在拉大。

中华民国的生丝业规模开始急剧缩小,而日本的生丝业却在急剧膨胀。为日本创造了不少的外汇,赚到了很多炎黄币,成为当前日本的拳头农产品。

在经济作物方面,除了种植桑树之外,日本的土地还被大量种植水果,那些适合在寒带种植的水果,如苹果、梨、樱桃、猕猴桃等适合出口到中华民国的水果被大量种植。

另外日本的土地。被大量种植蔬菜,或被大量建造养殖场,养鸡、养猪。

就是没有种什么粮食的,粮食基本上都是由中华民国供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中华民国掐住日本粮食供应,日本粮价就会飙涨,甚至是出现饥荒。

只要日本人配合,好好当资本奴隶,被乖乖的压榨他们的劳动力,中华民国就能保障日本的粮食稳定供应。

日本农业也呈现出了一种与中华民国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

在中华民国。农业、养殖业受财团支配,并且开始采用订单生产模式,中华民国的农产品开始向不太过追求单亩产量。而是追求高质量的路线发展,对农药残留,以及化学添加剂养殖是有限定的。并且有统一的质量检测机构,质量检测体系也开始越来越完善,劣质农产品很难流入市场。

在日本则不同。日本的蔬菜是怎么长得快就怎么种,怎么杀虫效率高就怎么杀,完全没有农药残留概念。而日本的养殖场,只是以养鸡、养猪为主流,因为这两种牲畜长得最快,所消耗的饲料最少。另外。中华民国开始研究如何催生肉鸡和肉猪,并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日本的养殖业当中。

在中华民国看来,日本人不用吃得太好。

就像是后世美国对待中国老百姓一样。肉鸡和肉猪都是疯狂催生出来的,这些肉类则直接供应给日本民众食用。

日本的蔬菜、肉类是别想出口到中华民国的,中华民国的质量检测这一关是过不了的。

养牛业在日本基本没有,牛肉都是靠从中华民国进口,价格也比较贵。一般日本人消费不起。

而日本损失了制海权,渔船都不允许拥有。使得日本人喜欢吃的海产品也全靠中华民国出口给他们。

捕鱼的个人产值是比较高的,因此中华民国自然是让自己的国民来发展海洋渔业,并对渔业资源进行严密的保护。

基本上在亚洲海域,拖网船的身影已经看不见了。

中华民国的拖网船,则开始向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发展,每年的灭绝捕捞模式,能捕捞到大量的渔产回来。

不过因为中华民国的国民已经不像当初那么缺乏蛋白质了,所以拖网船捕捞也收敛了不少。

在日本,渔产加工业也发展了起来。

这些渔产加工业是由中华民国民族资本商人投资,能保障渔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情况。

而日本又有廉价的劳动力。

加工渔产是比较脏的工作,每天干完活浑身都是鱼腥味,而且不是每一种鱼都有相对应的机械可以加工,因此手工渔业加工被日本、越南、南洋土著等附属国分包,其中以日本规模最大,因为日本渔场的捕捞量是最大的,能就近运到日本去加工。

渔产经过日本人的加工之后,包装好就能出口到中华民国去。

为了减少日本人对天然海洋渔产的消耗,中华民国在日本大力发展沿海渔产养殖业,让日本人大量消费养殖渔产。

对于中华民国来说,要忽悠其他国家,只要在建筑、服装等方面搞好就行。

就如后世人们认为韩国很先进,那么漂亮的城市,还有大量的家庭汽车、个人电子产品等等。

但是谁知道韩国人竟然把排骨当成一种送人的礼物,吃排骨对他们来说就像是过年一样。

这就是工业时代的迷雾。

一个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好,农产品供应是否充足是一个重要标志。什么东西都可以被抢走,只有你吃到肚子里的食物,以及脑海中的知识是别人所抢不走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