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距离蓝星40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九州重力站的安装过程开始遇到了一些挑战。
虽然在灵境实验服务器当中,有出现过这些问题。
但是当设备真正进入轨道的时候,任何一点变量,都会引发可怕的大问题出现。
空间站机械臂团队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将离心环段舱与电磁实验舱精准对接,并确保离心系统的安全启动。
“机械臂准备就绪,开始捕获离心环段舱。”空间站工程师李明,在AI【天工】的辅助下,正向机械臂发出指令。
虽然他早就进行过多次模拟测试,并且是同批次工程师当中表现最优异,同时还有AI辅助,但此时他承担的压力和责任,却是让很多项目人员都佩服不已。
万一这套系统在后续运行过程中出现一点问题,哪怕对接工作做得再好,都是有可能被“牵连”的。
九州银河操作系统的界面,清晰显示着多套机械臂的实时精确位置、当前姿态以及与目标舱段的距离参数。
除此之外,每一套机械臂的每一个微操作,都有AI【天工】的预演参数和动画,保证每一条指令,尽可能趋近于完美。
空间站研发项目负责人工程师杨市匈与空间站动力项目的负责人许昌青,此时也在操作大厅。
他们虽然不用进行项目环节的实操,但他们此时也并不轻松。
“离心环段舱的对接需要极为精准的控制,因为按照设计结构,一旦启动旋转,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失衡。”
杨市匈想起当时设计这套系统结构的时候,自家顾总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最后模拟测试能正常运行时候,整个项目团队工程师的震惊表情,神情带有些许感慨道:“机械臂的各自由度关节设计,能够让工程师在复杂环境中完成精细操作,虽然工程师最后是通过终端的三维动画实时监控对接过程。
但……嗯,虽然太空环境千变万化,却改变不了我们一定会成功的未来。”
老同事许昌青,在听到杨市匈的这番感慨之后,嘴角有了些许弧度。
虽然他们都是高科技项目的从业人员,但在项目推进阶段,往往都会有些“迷信”。
不说丧气话、不胡乱猜测,只是最基本的。
还有什么必须要吃某种食物、要哪只脚先踏入操作大厅,都有规矩。
工程师李明,他听不到,也没有心思去猜测是否有“大人物”关注他的一举一动。
当他看到显示界面的动画与参数变化到了新阶段之后,极其快速的瞥了眼AI【天工】的反馈数据和推论,随后立刻下达指令,然后在频道中说道:“离心环段舱已经捕获成功,开始转位对接,随时注意各设备参数变化!”
几乎是同一时间,各设备的负责工程师队伍,都已经在进行下一步动作。
随着机械臂的精准操作,离心环段舱缓缓移动到重力站核心舱的对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