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对于这次从荷兰人手里“截胡”德川幕府求购的战船与火器,杨振原本就没报太大的奢望。
因为如果真有特别好的东西,比如说性能比荷兰人的主力战船还优越的战船,那么荷兰人一定会自己留着使用,而不会出售给德川幕府。
毕竟荷兰人与德川幕府之间也是矛盾重重的,现在表面上的友好通商关系,完全是建立在之前杨振与荷兰人联手战胜德川幕府后签订的条约基础之上的。
而那些条约,是他们双方联手强加到德川幕府头上的。
对德川家光及其幕府重臣们来说,当然是万分屈辱的。
所以,荷兰人如果不是脑袋进水,那就必然不会将真正性能优越的战船和火器出售给德川幕府。
而杨振之所以在得知消息后出手截胡,其实主要是想断了德川幕府试图挣扎反抗的念想。
当然,这么做也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征东将军直属镇倭团营的整体实力。
现如今,初步整合到一起的镇倭团营,比起以前,因为有了更加统一的指挥,所以行动能力或者说战争能力有所提升。
但其实,在杨振麾下各大团营之中,它的独立作战能力甚至连前五位都进不去。
之所以会这样,当然有杨振一开始故意为之的因素在。
林庆业兄弟毕竟是朝人,其心思、立场究竟如何,在以前,杨振根本不敢确定。
另外还有金玉奎,毕竟是二鞑子出身,一开始也没有赢得杨振的真正信任,所以一放在对马岛就是几年的光阴。
包括现在成为镇倭团营三巨头之一的仇广义,这个一直驻守在瀛洲岛的金海伯夫人娘家人,事实上扮演着监视和制衡林庆业兄弟以及金玉奎的角色。
林庆业、金玉奎、仇广义,他们三方的出身来历完全不同,没有杨振的特意安排,他们也绝对都不到一起去。
而杨振之所以这样安排,为的其实也是让他彼此制约,三方制衡之下,都只能老老实实听话。
也唯有如此,距离遥远、孤悬海上的林、金、仇三方才不会脱离金海镇后方的掌控而逐渐坐大。
当然那是以前。
至于现在,李倧已死,朝鲜反正,尤其新君即位后沈氏监国摄政,林庆业兄弟对沈氏的野心洞若观火,从前的李朝眼看就要变成沈朝,他也断了驱逐清鞑成功后回归李朝做官的念头。
他林庆业以前虽说与沈氏兄弟志同道合,算是沈氏阵营里的人物,可是他却无法眼睁睁看着沈氏篡夺李朝的江山。
如果不是因为旧主李倧在其亲信的“诱导”下,最后走上了剃发易服、奴事清虏的邪路,实在无药可救,就凭沈氏回师汉阳城,然后李倧不明不白死掉这件事,林庆业恐怕就要率军前往江华湾,跟沈氏兄弟好好说道说道了。
但是他心里的那道关,他始终迈不过去。
沈氏监国摄政之后,对林庆业各种加官进爵,一方面固然是想稳住他,另一方面也想将其重新收归己用。
但是林庆业对此无动于衷,既不拒绝,也不接受,更没有派人前往谢恩,完全是一副冷眼旁观的态度。
林庆业对沈氏兄弟有了这个态度,那么对杨振来说,这个人就可以放心用了。
另外,眼下北伐成功在望,杨振对自己要做的事情也信心十足,他也不相信林庆业、金玉奎这些人会在这个胜利在望的关头背刺自己。
所以,是时候壮大镇倭团营的实力了。
一方面,将来自己继续出兵北方的时候,需要有足够的力量威慑朝人和倭人,防止他们给自己添乱。
另一方面,将来出兵收复外东北的广袤地区,也不能只靠平灭螨洲后的各路马步军和车炮营北上,水师依然要发挥重要作用。
杨振做主将这一次与荷兰人交易所得的战船、火炮、火枪等装备全部补充给镇倭团营,除了包含有奖励他们功劳的意思,剩下主要的就是为将来做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