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想也知道,这纯粹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东西两大阵营都在默默“憋大招”。
为了便于称呼,世人根据地理位置的差别,称靠北的“和宫朝廷”为“北朝”,称靠南的“睦仁朝廷”为“南朝”。
由东国武士扶持的“北朝”,以及由西国武士扶持的“南朝”……简直就是五百年前的“南北朝”的经典复刻!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不得不说,黑色幽默确系历史的一抹重要底色。
在经过足足两个月的“蓄力”后,最先发出巨大动静的阵营,赫然正是青登领导的“北朝”——新选组的“第二次大征兵”,圆满结束!
为了补充因“长州征伐”、“第二次关原合战”等一系列战事所造成的战损,也为了进一步扩大兵力以震慑、迎击西国诸藩,青登在北抵奥羽,南达京畿的广大地域展开大规模征兵,即“第二次大征兵”。
火枪队、火炮队与骑兵队被划为本次征兵的重点,计划添入四千新兵,使新选组的总兵力从六千扩充至一万。
“一万”这个数字是青登精心研究过的。
若是超过这个数字,那新兵就过多了,没法在短时间内形成可观的战斗力。
若是少于这个数字,则兵力太少,不足以抗衡西国。
如今终究不是刀剑的时代,新选组的专精于近战的剑士已经够多了,没有再扩充的必要。
于是乎,负责近战的一、二、三、四、五番队,仅仅只是补充先前的战损,并未展开进一步的扩编。
新增的四千兵力基本都分配进火枪队、火炮、骑兵、负责传令与谍报活动的九番队,以及都察局、总务司等后勤部门。
鉴于火枪队的兵力规模已膨胀至一个惊人的数字,青登又新设了两支崭新的火枪部队:十二番队与十三番队!
随着新部队的建立,青登对新选组的人事编制展开大刀阔斧的调整。
原六番队副队长相马主计调任为十二番队队长。
原八番队副队长吉村贯一郎调任为十三番队队长。
原三番队三席大石锹次郎调任为八番队副队长。
此外,提拔浅野薰、川村隼人等潜力十足的新人,命他们分别担任新部队的副队长。
现如今,新选组的组织架构如下——
【都察局】(宪兵队)
局长:近藤勇。
局长助勤:武田观柳斋。
目付500人。
【总务司】(主理行政工作)
总长:山南敬助。
总长助勤:伊东甲子太郎。
支配200人。
【财务室】(主理财务工作)
室长:艾洛蒂·昂古莱姆。
室长助勤:河合耆三郎。
勘定120人。
【精炼寮】(主理武器锻造与修理)
精炼头:北原春太郎。
铁匠250人。
【普请处】(主理野战工程、土木作业)
普清头:东云夏次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