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陋的茅草屋、踩得夯实的土路……乍一看去,这只不过是一座普通的、随处可见的山村。
不过,若有作战经验丰富的人在此,定能发现这座山村远非表面看上去的那么普通。
村子外围的那几座平房看似是随意布置的,其实它们的位置都很讲究,俨如一座座岗哨。
聚集于村口处的那些“村民”,好像是在随意地聊天,其实他们一直在留意村外的动静,不时挑起眼珠,四处扫视包围村子的黑暗。
此时此刻,在村中央的一座茅草屋中,一场私密的“二人对话”正悄然进行着。
身穿普通和服的紫阳,端坐在房间的正中央。
她的对面,坐着一名老人。
这位老者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端正”。
即使是沟壑般的深刻皱纹,也没法藏起他那端正的五官,尤其是那对闪烁着明亮光辉的眼睛,所谓的“一脸正气”,应该便是形容这样的长相。
除了相貌之外,他的仪态也很端正。
挺得笔直的腰杆、自然撑开的双肩、微微昂起的头颅,明明他什么都没做,就只是这么安然坐着,却能给人以一种“坚硬”的气场,仿佛其皮下裹着的不是骨头,而是硬邦邦的、难以弯曲的钢铁。
紫阳同样是个礼仪端正的人。
两位仪态上佳的人相聚于此……如此画面,光是看着就觉得赏心悦目。
这一会儿,紫阳缓缓弯下腰身,三指贴地,额头离地寸许高,毕恭毕敬地向面前的老人施礼:
“老师,久疏问候,烦请见谅。”
老人的嘴角挂起无奈的笑意:
“阿紫,我说了很多遍了,在私下里毋需多礼。”
老人的声音很柔和,跟他这“坚硬”的外表形象截然不同。
紫阳郑重地摇摇头:
“这可不行。无论是在何时何地,我都不能对老师失礼。”
二人的寒暄很短暂。
仅仅只是相互问声好,紫阳就直入正题:
“老师,‘仁王’橘青登想要当面与您协商‘结盟’一事。”
“哦?”
老人的眸中闪过一抹异色。
紫阳一五一十地详述相关始末。
老人听完后,陷入沉思。
约莫5秒钟后,他缓缓道:
“……这可真是巧了啊。我正好想跟橘先生见一面呢。”
他说着扬起视线,直勾勾地看着紫阳的眼睛,突兀地、一脸认真地抛出一个问题:
“紫阳,你觉得吾等的毕生追求——‘天下大同’——还有实现的可能吗?”
紫阳下意识地张开檀口,准备予以“肯定能实现”的坚定回应。
长年以来,他们——大盐党的志士们,都是这样相互勉励的。
每当有人问及“‘天下大同’还有办法实现吗?”等诸如此类的疑问,被问的一方都会回以“绝对会实现!”等诸如此类的答复。
然而……这一霎那,面对老人的笔直注视,她却迟迟说不出这些早已讲惯的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