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出现锅炉残骸,王先生说:&ldo;这是发电机。&rdo;
&ldo;这是口字楼北侧的实验室。&rdo;
又出现了一个像地道似的洞穴。王先生说:&ldo;这不是地道,是炸弹坑。&rdo;
到此影片结束,放映时间共7分钟。放完影片后,我们向王先生询问了摄影时的情况。
与夙怨的诀别
&ldo;摄影是接受哈尔滨市地方史学会的委托,于1956年春(四五月)进行的。目的是作为地方史的资料保存。由于是断断续续地进行的,前后算起来大约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rdo;
&ldo;从战争结束到拍摄,其间相隔11年,这是什么原因?&rdo;我问道。
&ldo;因为这一段时间,我不在哈尔滨。&rdo;
&ldo;在王先生之前,没有人拍摄过吗?&rdo;
&ldo;不太清楚。&rdo;
&ldo;在拍摄之前,731部队设施的旧址,有人动过吗?&rdo;
&ldo;从拍摄时的情况判断,可以认为就是战争结束时的原样。&rdo;
&ldo;你进入地道了吗?&rdo;
&ldo;没有进去过,我感到地道很深。&rdo;
&ldo;拍摄的对象,是否有谁作过指示?&rdo;
&ldo;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自由拍摄了一些重要建筑和设施遗迹。&rdo;
时间很紧迫,预定今天乘火车去长春。因此,对731部队的&ldo;地下结构&rdo;只能具体地窥视其中的一部分。
说&ldo;口字楼东侧看到有东西方向的地道口&rdo;,实际上指的是全图(33)仓库附近连接7、8号楼的隧道。
原第四部部长川岛少将供述说:&ldo;监狱曾一度容纳过200~300名&lso;犯人&rso;,最多的时候也曾收容过400名。&rdo;d&iddot;s先生作证说:&ldo;有地下室。&rdo;原队员也证明:&ldo;撤退时处决的&lso;马鲁太&rso;有300人以上。&rdo;由此可以推断731部队的特设监狱是有地下室的。这部纪录片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我向有关人员提出,能否得到这部纪录片的拷贝。他们流露出了为难的表情。听说,这些纪录片也是首次给外国人看。这是出于理解我们的采访目的而给予的特殊照顾,但是,复制纪录片却没有先例,而且技术上也有很大困难。
最后分手告别时,他们表示&ldo;我们将尽量满足你的要求&rdo;。
哈尔滨的日程安排到此全部结束。五天的逗留期间,和我们相处得十分融洽的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关沫南副主席、中流先生、张浪副主席、地方史学会副理事长关成和先生、副秘书长刘福均先生、理事佟振宇先生、哈尔滨市外事办公室的杨大义先生、对外友好协会王贯实先生等,都到车站送行。在这六天中,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和地方史学会的人员,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热忱地协助我们进行采访。他们的协助和热情的接待,使我们感到&ldo;日中友好&rdo;绝非只是口头上的,而是真正把日本人作为邻邦来关心照顾的。临别时,哈尔滨的人们异口同声地说:&ldo;希望再来时,不是采访,而是带上家属尽情地来玩一玩。&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