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华夏军现在的姿态,想攻打蜀地,以及没有人可以阻挡了,即使阻挡,也是做无谓的牺牲,更何况这些本来就是蜀汉的旧军,因为魏军没有水军,只好用蜀军作为代替,蜀汉旧军和华夏国无仇。又听闻华夏国善待巴郡的百姓,对蜀地百姓很好,一比较下来,自然愿意投降华夏国了。
从华夏军发动袭击,到扑灭北岸的大火,整整只用了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后,甘宁率领众将上岸,正式将降军纳入自己的部队中,又通过降军的口知道南岸大营的布置,甘宁则做出相应的部署,准备明天一早便率领所有的水军齐攻南岸大营,一战搞定他。
第二天早上,甘宁起得很早,可是刚一掀开帘子,整个人便吃惊不已,因为今天是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这使得他昨夜布置的攻击计划完全破产了。
这时,诸葛亮来到了甘宁的面前,看到甘宁一脸的愁眉,便道:“大将军莫不是为了这大雾而烦恼?”
“正是。照此大雾,我军如何强攻敌军营寨?不等我军靠近,敌军必然会用箭乱射,对我军不利。我听闻魏军有一种箭叫做透甲锥,威力惊人,若他们用这种箭来对付我们,只怕会损失惨重。正所谓兵贵神速,看来只能延期了。”甘宁唉声叹气的道。
“大将军不必烦恼,我早已经让人做好了一切。大将军只管随我登船即可,我们去找魏军把透甲锥借过来用一用。”诸葛亮笑着说道。
“借箭?军师莫不是糊涂了?魏军怎么肯把箭借给我们?”甘宁糊涂地道。
“凡是总是有个例外嘛,大将军跟我登船,一看便知。”
甘宁见诸葛亮卖关子,搞得神神秘秘的。当即说道:“好,我就看你搞什么名堂。”
两个人一起来到了岸边,但见有四十条轻舟停靠在岸边。轻舟的周身都用稻草和木板相间假人布置着,穿着华夏军的衣服。看上去像是真人一般。
甘宁指着这船问道:“军师,你这是干什么?”
“借箭啊,大将军,请跟我一起上船,我们去对岸找魏军借箭去!”
带着一丝狐疑,甘宁登上了船只,和诸葛亮坐在船舱里,诸葛亮热情地招待甘宁。可是甘宁无心饮酒,只问如何借箭。
诸葛亮笑道:“一会儿大将军便知道了,还请大将军安排大军随后,待我军回来之后,便可启程攻击南岸的大营。”
“好。”甘宁随即让人去给郝昭、令狐邵、邓翔传令,让他们各就各位,准备随时出征。
“开船!”
随着诸葛亮的一声令下,四十条轻舟全部离开了岸边,朝着长江南岸驶去。
驾船的人,都是蜀汉的旧军。他们对这一带的水纹非常的了解,同时也知道大营的位置,加上华夏军又有指南针可以辨别方位。每条驾船的人都知道方向,排成一排,朝着对岸驶去,虽有大雾,却并不受到影响。
江心起了大雾,曹彬一起来之后,害怕华夏军乘着大雾天气进攻,便布置许多弓箭手在岸边,而且用的都是透甲锥。
辰时一刻。忽然江面上传来了隆隆的战鼓声,曹彬便立刻让人朝江中放箭。虽然看不清方向,但是只要朝着战鼓声音传来的方向射去便不会错。
一时间。铺天盖地的透甲锥纷纷朝江中射去,但是江中的战鼓声却一直擂个不停,无论怎么射,都一直听到鼓声隆隆。
江心中,四十条轻舟分成两排,每二十条一排,一字型的排开,透甲锥射过来的时,只听见射到了稻草人身上的声音,箭矢钉在了上面,不一会儿便开始失重了。
甘宁坐在船舱中,看到外面的甲板上都落满了箭矢,便问道:“军师,透甲锥如此厉害,按理说应该能够射穿稻草人,为什么他们只是钉在了上面?”
“因为在稻草人身上还有两层铁甲,中间夹着木板,箭矢以来,便会钉在上面,到时候只需取下来便可。”诸葛亮答道。
“哈哈,军师果然聪明,此等借箭法,倒是很高明。”甘宁笑道,“好一个草船借箭,军师只怕以后要流芳百世了。”
箭矢扔在不停的射着,四十条轻舟的一侧已经落满了箭矢,随即诸葛亮下令将船身横摆过去,换另外一侧接箭。
大概半个时辰后,船身两侧都已经落满了箭矢,诸葛亮、甘宁等人满载而归,也将战鼓声停止了下来。
南岸的曹彬听到战鼓声退去,这才松了一口气,但是大雾一直浓厚,十万支透甲锥全部射完了,无奈之下,只好再去搬运其余的普通箭矢,仍然让弓箭手驻守江岸,以防止华夏军袭击。
甘宁、诸葛亮等人回到江北大营之后,便让士兵将箭矢全部取下来,一个时辰后,累计得到九万多支透甲锥,全部运载到了战舰上。
甘宁登上战舰的甲板,当即对诸葛亮说道:“一会儿战斗必然会较为恶劣,军师还是留在北岸的好,以免伤到了军师。”
“大将军,众多将士都亲冒矢石,我也是华夏国的一份子,为什么不让我出战?大将军不必为我担心,我自然会照顾好自己,何况有沙摩柯在,一切无忧。”诸葛亮道。
说话间,沙摩柯便走了过来,抱拳道:“大将军,有我保护军师,你大可放心。”
甘宁道:“那好吧,那就一起出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