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拔山河 > 第160章 人才济济三合一大章(第3页)

第160章 人才济济三合一大章(第3页)

余下的一万五千人都是屯田兵,分散于朱崖洲各处,负责看管刑徒和维持地方治安。这些屯田兵除了屯田以外每年进行四个月的训练,无论是装备还是单兵素质都比不上正规军。

按照人口和士兵比例算,朱崖洲士兵的数量算是多的了,甚至有些穷兵黩武的味道。可考虑到朱崖洲是流放犯人的地方,所以朝廷特许朱崖洲多配备一些士兵,不过若是以数量算的话,两万五千人就一点儿也不多了。中原诸如洛阳、成都等一些的城池都不止有这些守军,更不用说富裕的郡了。

另一本关于朱崖洲赋税情况的册子更是惨不忍睹,人口少、生产力落后、再加上没有记录户籍的俚人向来是不jia税不纳赋的,反应到纸上,就变成了一个少的可怜的数字。

这里的税除了最常见的田税以外,还有所谓的人头税,田地越多,人口越多,收的税也就越多。朱崖洲实际缴税的人尚不足二十万,而且耕种方式落后,田税自然也是少得很,商业税更是可以忽略不计,最后能够收缴上来的数目,还不如中原一个县多。

中国古代历来是重农抑商的,这种农业社会是不可能贡献太多的税收的。商业社会中货物不断的流通,通过流通不断地增值,从而也会产生更多的税收,但农业社会这种原始积累的模式也就注定了货品没有流通,也就是没有税收。

但古代君主们却通过人头税这种东西解决了这一大难题。农业社会能够让人口急速的膨胀,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加上每人每年都要上缴的人头税一直是古代封建政权的最大收入来源。但如今以“人头税”作为主要财政收入的方式却在朱崖洲行不通,朱崖洲的人太少了。或许通过不断地发展农业,可以使得人口迅速的增加,但反应到赋税收入上,最少要二十年以后的事情了,长生根本不可能等这么久。

“看起来必须要以人口掠夺的方式来增加朱崖洲的人口了。”长生深深的皱起了眉头,但随后却发现,人口掠夺这条道路却依然非常的难走。

距离朱崖洲最近的是岭南,如果想要大规模的掠夺岭南的人口,岭南七大世家根本不可能坐视不理,七大世家的实力要强过朱崖洲,所以想要在岭南实行人口掠夺的策略,只有零打碎敲。

远一些的地方比如中南半岛或是南太平洋上的群岛军事实力很弱,可到到达那些地方却需要大海船才行,可如今整个岭南的造船资源都集中在合浦赵氏手中,这又是一道短时间无法解决的问题。

长生呆呆的坐在那里,眉头越来越深,可就是想不出主意来。旁边人不知道长生到底在想些什么,也不敢多问,一时之间气氛凝重,连周围人小声呼吸的声音都若隐若现。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堂中仍然是一片寂静,众人仿佛都很沉得住气,没有人打搅长生。而就在此时,终于有人忍不住站了出来,而让大家感到意外的是,最先站出来的竟然是魏征!

魏征跨步走出来,也不顾是否打搅了长生,直接开口说道:“主公,征突然想起一个故事。”

“什么故事?”长生话刚出口,却突然发现这场景似曾相识一般。

“楚汉之争,刘邦彭城战败,双方成皋对峙,刘邦势弱,被困城中,无计可施之下,便问计郦食其,郦食其献计分封诸侯以抗项羽,而后刘邦又问计张良,张良献计助彭越封韩信英布,以抗项羽……”魏征缓缓说道。

长生猛的一愣,马上明白了魏征的意思,魏征是想要自己集思广益,而不是遇到事情自己瞎琢磨。

这一刻,长生才想起来,自己身边的这个年轻人可是古往今来第一谏臣,而且在历史上这位谏臣闲着没事就给唐太宗李世民讲个故事,教育李世民一番,所以长生听到魏征提出要讲故事,会觉得似曾相识。

仔细回味了魏征的话,长生发现自己的确是陷入了一个误区当中。

这么多年来,长生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奋斗,从最早的时候在流求时,到后来考科举、北击柔然、西战突厥,遭遇一切都是长生自己给自己出主意。能够成功的走到现在,除了自身努力的原因以外,运气也是一个方面。

前世的经历给了长生敏锐的直觉和过人的分析能力;霸王枪和《长生诀》的绝佳配合,使得长生成了战场上无敌的战将;每每遇到危险总会有高人相助,逢凶化吉的运气等等造就了今日的长生。个人英雄主意将长生推到了今天的问题,这也使得长生忘却了如何集思广益,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长生会惯的去自己思考解决,而忽略掉了问计他人。

“之前领兵打仗的时候只是将领而不是统帅,而且打得都是局部的战争。现在却要治理整个朱崖洲乃至岭南,看来有必要组建一个谋士团队了。”长生低下了头,开始思考建立谋士团队的事情。

岭南地区相对中原要落后很多,特别是在文化方面,更是与中原相差了好几个档次。而从史书上的记载看,文化落后的地区是出不了什么人才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南北朝以前,华东南及岭南一代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名人,而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黄河流域却是英才辈出。

朱崖洲远离中原文化中心,这种文化落后的地方更难以出现合适的谋士。但那些齐鲁刑徒就不一样了,他们来朱崖洲才二十年,而山东又是孔孟的故里,所以齐鲁刑徒中很多人都接受过正宗的儒家教育,应该会有合适的谋士人选。

夜深时分,长生独自坐在房中,再次翻开了齐鲁刑徒的人名册,长生安下心思仔细的看起了每一个人的资料。

当年齐鲁刑徒都是被举家流放到朱崖洲的,可以算是株连三族,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年李天楚是恨极了这群齐鲁刑徒。海南岛的气候宜人,但北方人在南方居住水土不服,而且当时医疗条件也有限的很,所以很多齐鲁刑徒都病死了,另外还有一些人因为不适应气候常年卧病在床。

近二十年来,朝廷多次大赦天下,特别是当年文侯君无言平反的时候,当年因文侯获罪的官员都得到了赦免,唯独朱崖洲的齐鲁刑徒未受到大赦。很多人在极其失望的状况下选择了逃离朱崖洲,有的逃到的岭南,有的逃到上海上,还有的逃到东南亚地区。

所有的齐鲁刑徒,无论是病死的,逃跑的还是活着的,包括他们的后人,全部登记在册。

……

“秦彝,历城人士,其父秦旭曾为参军随太祖平定天下,后战死,秦彝袭爵,后因文侯一案发配至朱崖洲,有子秦琼……”看到这里,长生从旁边的纸上记下了秦彝和秦琼的名字。

“程哲,济州东阿人,故兖州司马,子程娄,济州中正郎,父子二人皆因文侯一案被罢免,后被发配至朱崖洲。程哲途中病死,程娄发配朱崖洲后生子咬金。那不是程咬金么!”长生看到这里,又添上了程娄和程咬金两个名字。

“牛汉,濮阳雷泽人,清章县令,发配朱崖洲后生子进达。恩,牛进达也算是唐朝开国大将,暂且写上吧!”

“徐盖,曹州离狐人,本为曹州富豪,为人仗义,多结jia豪杰……这人不是官,顶多算是个土财主,怎么也被发配了?”长生耐着子继续看下去,后面几个字却让长生jing神一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