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项有一丁,大楚必兴。
这是日后阴阳家楚南公给出的预言,这则预言在楚地广为流传,最后竟然真的应验了。
三户,指的是楚国政坛过上势力最强的三股势力,屈,景,昭三大家族,曾经投江的屈原就是屈氏一族之人。
否则的话,屈原怎么能配上天问这样的绝世名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三户势力遍布楚国上下,从朝堂到地方,几乎掌握了楚国大半的力量,连楚国王室也对他们忌惮三分,若是这三族合作,换一个楚王轻而易举。
但问题是,这三族之间仇恨绵延数百年,彼此之间不死不休,不可能合作,也正是因此,有熊氏稳坐楚王之位,不像晋国那样直接被分了。
除了这三族之外,楚国内部还有许多中,小家族,这大大小小的家族拥有自己的土地和私人武装。
即便是楚王,也没法轻易号令他们。
几十年前,楚国和韩国一起发兵灭了百越,可百越之地环境恶劣,难以维持统治,如今百越之地的余孽死灰复燃,牵制楚国不少的力量。
内部祸患未平,上下不齐心,才导致楚国空有广袤的土地和人口,却发挥不了强大的力量,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哀。
三户势力当中,项氏一族实力最强,以勇武冠称楚国。
现任族长项燕是楚国的武安君,在军队中声望极大,类似于昔日秦国的白起,但因为这个原因,项氏一族被王室乃至于其他两族防备,手上并没有掌控太多的军队。
武安君,只是一个名号。
可能与白起齐名,这也导致了项氏一族在楚地的名声超过王室。
这样的情况让项燕急得不行,火都快烧到眉毛了,楚国还在内斗。
看到项燕脸色极差,昌平君连忙道,“将军不必担忧,本君自有解决之法。”
“愿闻其详。”
“楚王膝下两子皆有争位之心,各有一大批支持者,双方明争暗斗,导致楚国内部政令不一,关键还是在于王兄未立太子。若是他早早立下太子,何以至此?”说到这,昌平君幽幽一叹,若不是因为自己父亲的缘故,他甚至还能一争这楚王之位。
可惜,现在自己在秦国朝堂为官,不可能当楚王。
“韩国灭亡将会引起天下震动,各国人人自危,外有强敌,楚国内部不可能再继续内斗,当年白起对楚国造成的伤害难道还不够深?”
“等韩国灭亡,我会给王兄写信,劝他立下太子,以前他是贪恋权位,怕太子威胁他。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怕什么?只要太子之位定下,楚国内部稳定,我们便可徐徐图之。”
往日里,大家争一争也就罢了,现在大敌当前还争,那就是找死。
听到昌平君的话,项燕点点头。
这些话说的在理,若没有秦国的压力,楚国内部势必会有一场大乱斗,可秦国都开始灭国了,大家要是再争,那跟找死有什么区别。
那些中小家族可以投靠秦国,可他们这些大族差不多跟楚国休戚与共,没有楚国,他们什么都不是。
实际上,楚国内乱,也有他们三家在内左右逢源的原因,他们若想稳定朝堂,简单的很。
但一个衰弱分裂的王室,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所以,各大家族分别支持一位公子,除了争权夺利之外,也是为了削弱王室,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
毕竟,谁也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楚国王室,虽然项燕有心扫平乱象,但他还是项氏一族的族长,他不能违背他自身阶级的利益,身处朝堂,必须遵守游戏规则。
除非有一天,他脱离了项家,彻底投靠王室。
但这是不可能的事,在这些人眼里,家族的利益大于国家的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们称得上是国贼,与姬无夜并没有本质区别。
楚国的情况,昌平君也很清楚,他知道项燕的难处,于是便道,“秦国若是攻打楚国,本君会尽所能帮你,不惜一切代价,哪怕牺牲我自己。我可以死,但楚国不能亡!”
没办法,他在秦国的路已经被堵死,即使楚国这条船快沉了,他也必须登上去,大丈夫生不能五鼎食,死亦当五鼎烹。
就算是死,他也要让秦国付出代价!
“楚国,不能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