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的时候,他就是远近闻名的“造反派”,“打砸抢”那都是看家本事。
当然,他也因此获刑9年。
出狱后的他难改往日的习性,依然跟一帮狐朋狗友厮混,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
在答应加入小团伙之后,汪家仁又给孙德林引荐了一个人。
他的铁哥们--王文绪。
本着有酒一起喝,有肉一起吃的原则,干“大买卖”,肯定也得拉上自己的“好兄弟”。
这王文绪也不是个善茬。
他原是汪家仁的同事,两人在文革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后来因为盗窃被判了12年,出来没多久,又犯事进去蹲了5年。
足足17年的牢狱生涯,也没能让他洗心革面。
跟汪家仁一样,他也毫不犹豫的加入了团伙。
两员“猛将”的加入,让孙德林感觉如虎添翼。
那就不能再小打小闹了,得重新制定计划。
要说有钱,还得是做生意的人,随随便便搞一票就是好几万。
上世纪的80年代,这怎么不算一笔巨款呢?
于是他们把作案目标放在了做生意的业主身上。
几人经常去家具市场,香烟批市场,鞋城等大型市场转悠,锁定目标之后,他们就进行跟踪踩点。
行动一般都选择在受害者家里,要么是骗开房门,要么是尾随入室。
汪家礼有一次给一个在鞋城做生意的女业主拉货,在得知了她家地址后,他就多次前去踩点。
一个早上,4人戴着帽子口罩,手持尖刀棍棒,趁着女业主早上出门之际,冲进屋子挟持了她和她的丈夫孩子。
这一票,他们抢了6万多现金和女业主脖子上的金项链一条。
几天后,四人又以同样的方式闯入鞋城附近一个居民家中,抢的现金3万多元。
他们频频作案,几乎每次都能成功。
虽然受害者事后报了警,但因为他们都蒙着面,警方一时之间无法确认他们的身份。
也正是这个原因,他们一开始入室抢劫,都没有弄出人命。
可凡事总有例外。
一旦作案过程中出现了意外,他们凶残的本性就完全暴露了出来。
有一回,他们准备抢劫一个公司的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