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下意识地摸了摸空荡荡的腰间,那里原本挂着匕首的地方,只剩下一片冰凉。
他回头看了一眼郭汜,郭汜正握着那柄刻着“虎头”的匕首,玄色锦袍在晨雾中显得格外深沉。
郭汜勒住马头,锦袍的下摆扫过地面残留的霜迹和尘土:“稚然,城外的戏码,我们且冷眼看着。但丑话说在前头,”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转冷,如同淬火的寒冰,“若是我侄儿郭苞在你营中,少了半根头发,掉了半片指甲……”
“你侄儿若在我处有半分闪失,可杀我侄!”
李傕毫不犹豫地打断他,声音同样冷硬如铁,“我侄儿李暹在你处若有差池,郭苞便是抵命之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
双方人马如潮退去,一场风波就此消散。
而那道来自城外的传言,卷进了风里,却像个无形的鬼,还在两人之间盘旋。
接下来的三日,城外的王匡军并未因长安城内的暗流涌动而停止行动。
相反,袭扰变得更加频繁,也更加具有针对性。
呜咽的号角声常常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或者黄昏光线晦暗不明时骤然响起。
紧接着,便是密集如雨的箭矢,带着刺耳的尖啸,泼洒向长安城的南面城墙和北面城墙!
擂木撞击城门的沉闷巨响,伴随着守城士兵的呐喊和伤者的哀嚎,成了每日不变的背景音。
南面,是李傕亲自坐镇的防区。
北面,由李傕的部将李蒙负责。
这里的压力同样巨大,王匡军的攻击仿佛认准了这两处,反复冲击试探,寻找着防御的薄弱点。李蒙焦头烂额,不断向李傕求援,抱怨着兵力不足,伤亡惨重。
然而,诡异的是,长安城的西侧和东侧,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
西侧,由樊稠负责。这位以勇猛着称的凉州悍将,此刻却显得有些“悠闲”。
王匡军的袭扰似乎刻意避开了他的防区。城下偶尔有小股游骑掠过,象征性地射几箭便退走,构不成任何实质威胁。
樊稠每日大马金刀地坐在城楼里,甚至命人搬来了酒肉。
酒香肉味顺着风飘散,伴随着他粗豪的笑骂声,与南、北两面城头的浴血厮杀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他的部下虽然也保持着警戒,但紧绷的弦显然松了许多。
东侧,是郭汜的防区。
这里戒备森严,士兵轮换有序,岗哨林立,郭汜本人也时常亲自巡查。
虽然袭扰的强度远低于李傕那边,但郭汜丝毫不敢大意,严令部下不得松懈。
只是,少了那种直面生死、血肉横飞的巨大压力,士兵们的神经终究还是比南面要舒缓一些。
看着对面李傕部日夜不得安宁,自己这边相对平静,一种微妙的、带着庆幸和一丝优越感的情绪,在部分士兵心底悄然滋生。
人心,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水面,开始泛起不平的涟漪。
喜欢三国之匡扶天下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匡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