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水浒之开局干掉史文恭 > 第314章 谋逆之事(第4页)

第314章 谋逆之事(第4页)

这一清洗行动,看似杀掉了很多大臣和女真贵族,损耗了国力,实则不然。

经历了两次大行动之后,皇权得到了加强,国内的保守势力被清除大半,金国实际上进入了进化的轨道,变得比之前强了。

再加上外战的胜利,更是提振了军队和百姓的士气。

与之相对的,草原上的蒙兀部落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蒙兀人内部也产生了一些变化。

已经有一些聪明的蒙兀人,向金国人递过来了橄榄枝。

接下来的金国,在国相完颜宗干的辅佐和治理下,倒是呈现出来国泰民安的迹象。

只可惜,好景不长。

此番景象只持续了两年左右,接下来的一系列突发事件,又给金国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回到大梁帝国,情况似乎有些不妙。

在西南施行的“集村并寨”政策,并不是很顺利,碰上了不少硬茬子。

当地百姓之中的刺头还挺多的,惩办一批之后,又会跳出来一批。

王小飞明白,这样的事情必须要细水长流的做,所以也就保持耐心,叫朱武他们在那边慢慢耗着。

耗着耗着,就跟熬鹰似的,时间长了那些搬家的山里人也就习惯了。

而且搬家也能带来很多好处,至少生产生活要比之前更方便,毕竟周围的人变多了,周围的地理环境也变得更好了。每一处的集中安置地都是精心挑选的,将来都是希望能发展成城市的,至少也得给它发展成能居住上万人的小镇才行。

好在其他阵线上倒是捷报频传,这倒是给中书省带来了不小的信心。

首先是连接中原三大城市:洛阳、汴梁、大名府,这三地的交通要道,终于圆满完工了。

如此一来,中原地带的交通网络,算是初步建设成功。

接下来的计划,就是将太原、长安这两座比较远的重要城市,与中原的交通网再度连接。

如此一来,天下人口最稠密地区的人员、货物运输,就会流动起来。

在交通网络完成的背后,是新材料——水泥的试验成功。

经历了成百上千次的探索,在科技苑首脑人物陈规的带领之下,帝国科研团队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黏土配方,使产品达到了当前科技所能达到的顶级强度。

其实很多工艺和技术都是可以通用的,当鲁中钢铁联合体步入正轨,工匠们能够控制更高的煅烧温度之后,水泥的煅烧也就不成问题了,至少已经能做出相当够用的强度了。

而要做出后世的那种工业级的水泥,眼下的技术还无法达到,这需要等技术的进一步突破。

试验成功之后,就是立即投产。

鲁中当地的百姓已经被高昂的工钱动员起来,加入到工业建设之中去,甚至出现了土地抛荒的迹象。

官员们为之感到惶恐不安,赶紧将有关情况进行了上报。

但皇帝那边给到的反馈是:这是一种好现象,不用太着急。

毕竟这个地域就是按照工业基地来进行建设的,当地人虽然不种粮食了,但也参与到了生产生活中去,并没有躺平,有什么好惶恐的?

事物的发展总有其客观规律,按照规律来就行了,没必要过度紧张急切。

而且就粮食生产来说,由于国家统筹的存在,大梁帝国目前生产的粮食,已经完全够用了,每年还有不少的结余下来。为了避免多余粮食的腐烂,中书省已经在委托科技苑在研究粮食保鲜的新工艺了。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不用发愁土地抛荒的问题。

第二件事,是羊毛纺织品在全国范围内的大流行。

很多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打下了西夏,就有了河套牧场。有了牧场就有了羊。羊不仅能拿来吃,还能用来产羊毛。而羊毛又是能用来纺线的。这就形成了一整套的产业链。

为了发展羊毛产业,王小飞和柴进、李应、杜兴等经济口的人商议,将羊毛纺织中心,放在了靠近西北的长安城中。而且在比较早的时候,由皇帝出面,召集全国各地有头有脸的商贾,大家坐在一起开了个会。

在当时,这些大商人们听闻皇帝召见,都非常害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