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此等水泥之后,建筑工期能缩短多少?”
“据臣等测算,足可缩短一倍有余。”
“很好,传令下去,立即开办水泥加工厂,生产足量水泥,供应前方施工使用。”
“陛下,依臣等愚见,加工厂应建立在煤矿附近。因为我们此次研制中使用最多的原料,是煤矿之中的废渣。”
“嗯,朕允了,煤矿……除了鲁中之外,山西之地也有煤矿,下一个大型水泥设施,就建立在山西如何?”
“臣觉得可以,可以在山西办厂。”
“好,此事就交给你们负责。具体事宜,叫上汤隆和凌振,共同去办!”
“诺!”
……
接下来的几年,大梁帝国掀起了一波建设狂潮。
在帝国君臣的带领之下,各种厂子如同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民间的豪商们眼热了,他们也想分一杯羹。
他们的愿望得到了官方的满足。
民间的钱财也流入了官府的轨道之中。
有了资金的支持,各类产业开始同步发力。
除了钢铁、煤矿、水泥、羊毛等产业之外。
沿海各处的鱼类加工、盐场、手工作坊等小型产业,也半自发地组建起来。
北方新纳入的大片国土,中书省按照之前的惯例,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总共划分为四个省,分别是:河北省、云中省、辽东省、松花江省。
而塞外的草场,则准备建设数个大型国有牧场。
同时招募蒙兀牧民,进行放牧作业。
此时大草原上最强盛的部落,正是卢俊义的岳父所统领的。
为了维持草原的秩序,彰显梁帝国的威严,皇帝派出国防部长卢俊义,亲自率领高规格使节团,进入蒙古高原,借着卢俊义岳父的关系,将乞颜部、克烈部、蔑儿乞部等大部落的首领召集起来,开了一次隆重的那达慕大会。
会议除了吃喝玩乐,摔跤射箭,欣赏歌舞之外,经卢俊义提议,成立蒙古议事大会,将各个部落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大联盟。
同时制订典章制度,共同管理蒙古高原的内部事务。
对于这个提议,有的首领同意,有的首领不同意,各占一半。
卢俊义拉着那些同意的部落首领,当场歃血为盟,将蒙古议事大会的牌子立了起来。
至于那些不同意的,后面吃过几次暗亏之后,觉得胳膊拧不过大腿大腿,也就半推半就地同意了。
通过蒙古部落联盟,外加大型国有牧场的政策,广袤的塞北草原,也被梁帝国兵不血刃,顺利拿下。
自此,整个帝国北疆,已经无虞。
接下来的谋略,就是将蒙兀部落的几百万牧民,也纳入到帝国的生产轨道之中。
各种中原的产品,开始向草原倾销。
当牧民们发现自己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大梁的时候,他们也就自动成为了大梁的臣民。
未来的蒙古帝国,就这样被扼杀在无形之中。
……
三年后,济州府。
此时的济州府,面积足足扩大了好几倍。
皇宫中,王小飞处理公文的时候,突然有一种说不上来的空寂之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应该是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