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病娇女总裁爱上我 > 第614章 清军南下(第1页)

第614章 清军南下(第1页)

昭熙三十一年十月,大乾皇帝龙小羽移都南京。甫一安定,他便密切关注天下大势,知悉北方清军正与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鏖战。清军势盛,相较之下,大顺军处于明显劣势,龙小羽推断,不出数月,清军极有可能将大顺军彻底剿灭,而后整顿兵马,挥师南下,剑指大乾。

基于此严峻局势,龙小羽经深思熟虑,认为当下唯有与大顺军携手,方能共同抵御清军。于是,他在朝堂上郑重提出此议。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众多朝臣对此举表示反对。众臣皆认为,大顺与大清皆是大乾的死敌。尤其是大顺,曾一举攻陷京师,捣毁大乾的宗庙社稷,其恶行令人指,相较清军,大顺更是大乾急需先予打击的仇敌。故而,有朝臣建言联合清军攻打大顺,龙小羽闻之,当即果断否决这一提议。

朝堂之上,群臣各执己见,争执不下,始终难以达成共识。又有朝臣进谏称,大乾历经连年战火,如今军队疲惫、民生凋敝,国力已然衰微,当务之急应是休养生息,恢复元气,而后再谋长远之策。龙小羽对此心知肚明,他深知,大乾虽在兵力数量上多于清军,但军队战斗力却远逊一筹。不仅如此,手握重兵的各路武将人心不齐,难以统一调度指挥,想要组织北伐谈何容易。而秦良玉虽对朝廷忠心不二,但其所率的白杆兵乃直属皇帝的亲卫部队,肩负保卫皇帝安全的重任,绝不能轻易调出用于北伐,一旦北伐失利,局势恐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艰难局面,龙小羽一时陷入困局,苦无良策,最终只能严令北方尚未沦陷地区的大乾守将,务必全力以赴,积极抵御清军的进攻。

昭熙三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大西政权建立后,设置左右丞相,六部尚书等文武官员。命“汪兆麟为左丞相,严锡命为右丞相”。以王国麟、江鼎镇、龚完敬等为尚书。大西政权颁行《通天历》,设钱局铸“大顺通宝”行用。开科取士,选拔三十人为进士,任为郡县各官。

大西政权宣布,对西南各族百姓“蠲免边境三年租赋”。张献忠的号令森严,不许“擅自招兵”,“擅受民词”,“擅娶本土妇女为妻”,违者正法。张献忠封四个养子为王,孙可望为平东王,刘文秀为抚南王,李定国为安西王,艾能奇为定北王。

清廷迁都北京后,决定大举进兵,征服全国。十月十九日,清廷命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同吴三桂、尚可喜等降清汉将,率3万兵马由北路入陕,途中又尽调宣府、大同两镇降兵,兵力达8万人,准备先进攻陕北,然后南下西安,灭大顺政权。二十五日,清廷又命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同降将孔有德、耿仲明等率兵2万南下,收取江南。

在清廷调兵遣将之时,大顺军2万人于十月十二日由山西垣曲东下河南怀庆,连续攻克济源、孟县,进攻怀庆府城沁阳。清摄政王多尔衮闻报,立即改变进军南京的计划,命多铎部先救怀庆,然后攻取潼关,同阿济格夹攻西安。多铎部清军进抵怀庆后,大顺军不敌,主动撤退。十二月,多铎部由孟津渡过黄河,连破洛阳、灵宝等地,二十二日进抵潼关20里外立营,等候红衣炮。李自成获知清军将攻陕北的消息后,便6续将军队北调,直至清军多铎部开近潼关时,才现已陷入被南北夹击的困境。于是李自成决定亲自率军立即增援潼关。二十九日,战斗打响,大顺军于关前据山列阵,清军前锋统领努山、鄂硕等于侧后包抄,护军统领图赖率骑兵100余人由正面进攻,大顺军虽顽强拚战,仍失利。

昭熙三十二年正月初四日,大顺军将领刘芳亮领兵千余,偷袭清营,被清军击败。李自成亲率马步兵拒战,又被清军击败。初五、初六两日夜间,大顺军连袭清营,俱败。初九日,清军的红衣大炮运至,进逼潼关口。大顺军凿重壕,立坚壁,堵截清军。十一日,清军先用红衣炮轰击,接着大举进攻,相继攻入大顺军阵。大顺军仍顽强奋战,以骑兵300反击,又分兵迂回到清军阵后攻击,俱败。这时,北路清军由阿济格率领,已由山西保德州渡过黄河,进入陕北,围榆林,占米脂,主力向西安推进。李自成面临清军两路夹攻,被迫率主力撤回西安。十二日,清护军统领尼堪等领兵占潼关,大顺潼关守将马世尧率所部7000人降。

潼关的失陷,意味着关中地区已经无险可守,大顺军经此惨败,人心惶惶,士气低落。李自成料想无法抵御清军的锋芒,遂于十三日焚宫室,携带辎重和家属,撤离西安,出蓝田口,退往商州,向河南转移。正月十八日,多铎所部清军赶到西安,此城已是一座空城,他命护军统领阿尔津追击李自成,却未能追上,遂还兵西安。

二月,多尔衮令阿济格绥理关中,并负责追剿李自成。令多铎率其部兵锋南指,完成平定江南的大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二月十四日,多铎奉命率大军回师东征,进抵河南。三月初九日,多铎大军出虎牢关,并分兵由龙门、南阳三路合围归德。攻陷归德后,率其八旗大军横扫河南大半地区,河南诸州县皆为其收降。河南战场,多铎大军捷报频传。

四月初五日,多铎统大军从归德南下,沿途州县望风归附。十三日清军至泗州,大乾泗州总兵陶鸿率部南逃,清军遂在这天晚上渡过淮河。

与此同时,清军分兵扫荡河北、山东各地,并顺利攻克徐州。至此,淮河以北的广袤地区尽为清军掌控。

渡过淮河后,清军攻势不减、连战连捷,相继攻占淮安、高邮等地。十七日,多铎统率清军进抵扬州城外二十里处安营扎寨;次日便兵锋直指城下,将扬州团团围困。

扬州城内,黄得功得知清军兵临城下,神色凝重。他迅召集麾下将领,部署防御。“清军来势汹汹,扬州乃江淮要地,绝不能有失!我等需拼死一战,保卫扬州,保卫大乾!”将领们齐声应和,士气高昂。

翁韵晗在将军府内,虽心中担忧,但仍强作镇定。她深知此刻自己不能慌乱,要为黄得功稳定后方,全力操持府中大小事务以作支撑。

黄得功在城墙上指挥防御,看着城外清军营帐连绵,心中明白这将是一场苦战。他对身旁副将说道:“此番清军倾巢南下,我们的压力不小。但扬州百姓都看着我们,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守住这城池!”副将握紧拳头,坚定地说:“将军放心,我等定与扬州共存亡!”

回到将军府,翁韵晗见他归来,连忙迎上前,心疼地说:“将军,你在城头忙碌大半天,快歇歇吧。”黄得功看着她,眼中满是愧疚:“韵晗,战事紧急,我可能无暇顾及你了。若城破……你赶紧逃命去吧。”

翁韵晗眼中闪过一丝决然,说道:“将军,我不走。我与你夫妻一场,生死与共。如今昕蓥在陛下身边,我也少了份牵挂。我们只需坚守扬州,便是对陛下,对大乾尽忠了。”

黄得功感动地握住翁韵晗的手:“韵晗,有你相伴,是我此生之幸。只是这战乱年代,苦了你了。”翁韵晗微微一笑:“将军莫要这般说,能与将军同生共死,是我心愿。如今当务之急,是击退清军,保住扬州。”

黄得功点点头,起身再次准备前往城墙督战。翁韵晗看着他的背影,默默祈祷。

此时,城外清军开始起试探性进攻,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扬州城墙,喊杀声震天。黄得功登上城墙,大声鼓舞士气:“将士们,大乾的荣耀在此一战,杀退清军!”扬州守军们在黄得功的激励下,奋勇抵抗,一次次击退清军的进攻。翁韵晗在将军府内,听着城外的喊杀声,心中默默为黄得功和将士们祈福,期盼这场残酷的战争能有一个好的结局。

二十日,清军暂时驻扎在扬州城外斑竹园,砍伐树木,打造云梯,等待红衣大炮。

扬州城有一名勇士,名曰押住,单骑劫营偷袭清军,勇士夺得一匹马和斩获一名清军将领级后,成功返回扬州城。此壮举极大地鼓舞了扬州守军的士气,众人欢呼雀跃。黄得功听闻后,对押住赞赏有加,当即下令重赏他。而清军方面,遭此羞辱,将领们怒不可遏,誓要踏平扬州城。

二十一日,多铎派人招降黄得功。来使骑着高头大马,身着华丽的服饰,耀武扬威地来到扬州城下,高声喊道:“城上听着!豫亲王有令,若黄得功将军识趣归降,必能保你荣华富贵,尽享尊荣。大乾气数已尽,何苦为那将倾之厦陪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