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老二之前为什么被某人连损落带激的大脑充血,情绪一上来,决定回京城打小报告?
好几个原因。
有“吃”“拿”“卡”和“要”之风愈演愈烈。
有流于表面,净搞形式的这个“组”那个“团”,走马灯似的一波接一波的丢人现眼而不自知。
还有一个原因,盛夏时因为几条牛仔胡和几件花衬衫扯出来的,整个沿海一线的大行动。
别的地方怎么折腾的不知道,羊城搞了一次大规模的突击检查和一次调集各路精兵强将的蹲守。
结果呢?
突击检查抓了一大帮人,随后大棒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大半都放了,只剩下几只小虾米抗雷。
后面调集了几百号人蹲守了一晚上,被叮了一身蚊子包,毛都没蹲到。
结论是:铁拳有力震慑了不法分子,魑魅魍魉不敢再越雷池半步。污秽被一举荡尽,百姓安居乐业形势一片大好。
鼓掌撒花……
一片歌功颂德大夸特讲中,街面上的水货却越来越多。不但走单帮兜售的人愈发肆无忌惮。甚至有根脚硬的,在犄角旮旯开起了专门卖紧俏货的,不挂牌的店铺。
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追求时髦,追求更好的生活,这点无可厚非。
问题是,有些人整天开着会,总着结,却对这一情况熟视无睹。
是真的瞎吗?
这还只是小问题。
真正的大问题是,贸易需要资金流转。
羊城街面上被人兜售的那些“水货”,可能是从港岛进来的,可能是从濠镜进来的,也不排除是通过沿海一线,从其他地方来的。
哪来的不重要。
重要的是,资金链是如何流转的?
进货需要港币、豪镜元,或是南洋各国的货币,在羊城卖出去赚到的是软妹币。
眼下这年头,软妹币在外面是没有购买力的,外面的“发货方”会同意用软妹币结算吗?
概率微乎其微。
这戏法是怎么变的?
别的不知道,老实本分的平头百姓,可没那么大的能耐……
梅宣宁在海子里被骂急眼了狂喷口水时,并没有彻底失了智。
只说了与工业区相关的事,工业区之外跟他没关系,犯不着得罪那个人。
下边是真瞎还是假瞎不好说,上面是真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