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研究基地深处。
地面布满管线,安装各种复杂机器设备。
前来参观的记者、领导进入侧面玻璃隔间,章廖东陪伴在侧。
老教授带领一众研究员,工程师围绕场地中间的巨型复杂机器进行最后调试。
几位记者,官员望着眼前场景,不由的有些紧张。
来之前他们得到的信息是,维之门试运行,人类在维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第一次迈入实践。
可被章廖东一通说,似乎掌握维,文明升维就在眼前。
难道他们五十年间,早就掌握维,但碍于某种原因隐瞒,现在说是试运行,实际是准备升维?
升维,又是什么样的?
是少数人的飞升,还是文明整体?
一众人,如坐针毡。
“基地并没有藏着什么,这真是维之门第一次运行。”
旁边的章廖东感应着几人情绪变化,适时说道。
打开维,是一件非常复杂,难以跟普通人描述的事情。
具体的原理便是,人类掌握较为完美的理论模型。
而维之门,类似于小型化的粒子对撞机,经过特别的调制,使每一次碰撞的过程都靠近,符合维模型,因而可以较为稳定的打开维之门。
但人类是第一次建造维之门,试运行也是第一次。
半个小时后,老教授亲自参与的调试完毕。
工程师、研究员全部撤回到隔壁隔间,通过玻璃观察场地中间的小型环形机器。
它的造型如同一个田螺。
两道螺旋的曲线相互交缠着向上,于二十余米高的地方相连,那是碰撞点。
“启动!”
老教授亲自按下按钮。
线圈过电,产生磁场,嗡嗡声瞬间充斥每个人的耳膜。
粒子射器产生出正电子,经过初级加轨道,进入到磁场约束的环形轨道。
掌握维模型后,不需要大型粒子对撞机那般,从不同能级的碰撞中,寻找维痕迹。
这就像在一条河里钓鱼,钓鱼佬不知道漆黑的水中,目标鱼在什么地方。
于是对整条河流进行拉网式的排查,记录。
维之门,这是在确定了目标鱼群出没窝点,钓鱼佬精心搭建的钓台。
维之门,是个连续不断进行粒子碰撞的机器。
粒子流在环形轨道加到足够度,经过磁场调控,沿螺旋轨道向上,与顶部碰撞点生碰撞。
理论上,一切顺利,
维模型没有致命瑕疵,维之门正常运转,那么这时候维已经打开。
维到底长什么样,人类想象不出来。
只能通过分析碰撞结果,逆推过程,从而得知维是否打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