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福建当时的灾民数量约有十五万,虽说郑芝龙移民了一万八千人,并没有缓解福建灾民的苦难,到旱灾结束的时候,福建饿死的人数还是多达数万。
只是现在这个时空不一样了,为了福建的移民,台北管委会可是做了长期准备的。
为了移民开荒,各种铁质农具都生产了数万套,还准备了大量的粮食,至少够十万人吃上半年的。
七月二十日,第一批从福建各地赶过来的饥民,终于经过一轮筛选之后,开始分批登船。
那些家庭人口齐全的,年轻劳动力又多的,登上了种花红玉带领的护卫舰。
这些人并不知道,他们会被送到万里之外的南瞻部洲去开启新天地。
其他的人员,就登上了何阿菜的商船队,这些福船虽说载人数并不太多,但是的数量巨大。
每一个码头都有二三百条等待,加上运输的距离并不远,来回往返也快,运送的速度并不算慢。
八月初七,朝廷的招安文书终于到达福建,熊文灿很高兴,派出按察使周亮工,福建海防副将俞咨皋带官兵二千,并请程大少陪同传旨太监王如海前往东番岛传旨。
大少当然很高兴,带着自己的两位大丫鬟和护卫队登上了福建水师的船。
福船在海上晃晃悠悠的跑了一天,才到达淡水河口,早有船只在河口列队等待。
台北临时管理委员会,早就根据沈有容的安排,在管委会大院旗杆前摆上了香案。
只要按照自家少爷的要求,在香案的两边,站了两排手握火枪的少男少女。又从各个船只上搜罗了三十六门青铜小炮作为礼炮使用。
当大门外一声尖锐的声音高喊:“圣旨到。”
太监王如海手握圣旨,趾高气昂的走进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手握火铳,昂首挺胸,站的笔直的两排护卫。
一排穿着月白色长衫的帅哥,一排穿着火红色长裙的靓女。
王如海心里正嘀咕,果然是个女贼,手下女人如此之多。
猛然听到一声大喊:“稍息,立正,向左向右看,举枪,敬礼。”
只听到现场噼里啪啦一阵的操作声。原本杵在地上的火铳被高举到了胸前。
听着威猛霸气的操铳声,王如海浑身一个哆嗦,差点吓尿,手里的圣旨差点失手掉落。
这种接圣旨的架势,王如海从来没有见过,以为这些海盗要给自己来一次上刀山下火海的下马威。
别说王如海被吓到,同他一起进来的俞咨皋,周亮工也被吓了一跳,以为这些海寇是后悔了,要杀人灭口。
俞咨皋伸手就要拔刀,周亮工转身就想跑。程风一看,大事不妙,赶紧伸手抓住两人:“两位大人,这是要干什么啊?”
周亮工张口说不出话来,俞咨皋大喊:“贼寇诈降,几位大人快走,下官断后。”
大少也是大喊一声:“行了,我还在这里呢,诈什么降。
人家这是礼仪,懂不懂?真是的,让你们多读书,就是不听,现在知道没见识了吧?”
被大少这么一吼,众人冷静下来,看看前方两排,人家确实站在那里动都没动一下,所有的眼神都看向自己。
几人有些恼羞,俞咨皋,王如海两人也就罢了,一个是世袭的官位,真没读多少书,一个是太监,也没读多少书。
但是周亮工可不干了,瞪着眼睛看着程风:“我说程大少爷,你可看清楚,本官可是进士出身,苦读圣贤之书二十载,你说本官读书少?”
“你读二十年的书,那也是读的无用书,没什么用,说你们没见识,你们还不认,人家行的这是举枪礼,懂吗?”
俞咨皋收回准备拔刀的手问:“啥叫举枪礼?”
大少摇摇头:“算了,这是我的错,是我没和你们交代清楚,他们的礼仪和大明的不一样,现在我和你们说一说他们的礼仪,省得一会又没见识,大惊小怪的。”
周亮工沉着脸:“你说。”
“他们的礼仪是这样的,在他们穿常服的时候。知道啥是常服不?”
三人摇头:“不知。”
大少微笑:“这都不知道,常服,常服,就是平常穿的衣服。”
三人恍然大悟,感觉自己被耍了。
大少接着往下讲:“他们穿常服的时候礼仪和我们的差不多,都是拱手礼或者握手礼,女人也会行万福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