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 第131章 南京城租借众工匠 秦淮河大少谱新曲(第3页)

第131章 南京城租借众工匠 秦淮河大少谱新曲(第3页)

“虚谷公子说的还真帖实。那这事说好啦,公子你先垫付了。”杜文忠也哈哈大笑不止。

程风点点头:“这是必须的,只要把人数点出来,签了用工协议。有多少人头,我就结多少人头的账,保证不欠工部一文钱。”

得了虚谷公子保证,杜文忠高兴的回去,向杜尚书如实的汇报。

杜士全也放心了,只要有人提前把账结了就行,还不管结账的人是谁呢?

于是,杜士全召集了工部所有部门的官员商议这事的可行性。

经过五六天的推敲权衡。工部各部门提交上来的一份援助旧港建设的工匠名单。

包括了大明工匠目录上所包含的几乎所有的工匠种类。

匠作所,营造司,船务司,琉璃厂等部门的老工匠,小刺头几乎被清扫干净。

就连原本说不敢动的兵杖局的官员们,也把手里一些老的,小的和刺头儿列出来了二三十人的名单送了过来。

工匠总人数达到两千三百二十人之多,加上这些工匠的家属,总人数超过两万人。

你以为这些人口很多吗?并不是,南京在册的工匠八万多人,工部给大少的,不过是一些老弱病残和部分刺头而已。

但是大少在呼吗?当然不在呼,大少要的是技术人员,不是劳动力,在别人眼里全是老弱病残的老工匠们,正好是技术最成熟的人群。

当大少看到那一份长长的名单,工匠种类之齐全,令大少叹为观止。

特别是龙山船厂的工匠,本来就所剩不多的人一口,几乎被一网打尽。

还有四十多名有找矿技能的工匠,也被当垃圾打包丢了过来,把个大少笑的嘴都快合不拢了。

至于工匠的人事关系为租借,每年一万两的借用费,租借期十年,费用一次付清。

大少当然不会同意一次性支付,万一给了钱,人搞不走就麻烦了。

经过几次协商,双方同意先支付两年的租金。工匠们全都上船之后,在支付剩余的租金。

为了让这些工匠们安心,大少把这些工匠所在的部门全都走了个遍,当面和他们进行了详谈,详细地讲解了旧港宣慰司在用工方面的各种条件和待遇。

在保证他们签订用工合同之后,家里人就可得到相应的生活保障,粮食,布匹都会提供。

保证他们在上船之前能够吃好,穿好,能精神饱满的上往工作所在地。

开始的时候,那些工匠对程大少爷的承诺并不太相信,但是上面已经下了租借文书,不接受也不行。

十月二十五日,工部大院内,所有需要租供的工匠全部到齐,大少带着手下四十几号人,带着厚厚的一打用工合同,根据工匠的种类分成了二十几处,同那些工匠们签订了用工合同。

大明别的不说,就是教育普及率比较高。国民的识字率大约在百分之二十左右,相比其他所有的朝代都是最高的。

特别是江南地区,虽说专业的读书人不多,但识字的人却很普遍,国民识字率高达百分之四十左右。相对的,朝廷御用工匠的识字率就更高了,达到八成以上。

签完了用工合同,工匠都有半月的休息时间,收拾东西。

所有的工匠可以拿着合同,到御驰街雀羚坊程家大院免费领取一石大米和两匹粗布,一匹细布。

合同签了一天,粮食布匹发放花了两天。曹金虎这才带人前往松江府上海县,让那里的商队带书信和工匠名单和家庭信息去淡水,好提前安排各工种的工作和住房,并于十一月初十日前调三艘步兵运输舰到南京接收人员。

套路工匠的事告一段落,结果超乎大少的想象。原本只是打算套路宝钞司的那二百来个工匠。

没想到工部的官员那么的给力,把工部所有的工匠种类全都打包了一份。

大少很满意,给了杜文忠一千两银子的辛苦费,把个杜文忠高兴的要死。

大少也很高兴,为了报答南京各官僚机构官员的纨绔们支持。大少决定请客,随便这些纨绔到哪里去玩?大少一律买单。

这一下纨绔们兴奋了,开始商量去哪里玩乐好。最后,还是小纨绔郑玉合提议:“小弟听说秦淮河畔春风楼名妓李凌波,声音非常的甜美,要不咱们去领略领略?”

这郑玉合家世可不一般,他爷爷可是新进南京户部尚书兼刑部尚书郑三俊,一般纨绔都不敢得罪他。

见郑玉合提议去秦淮河听曲,一群纨绔公子不怀好意的道:“李凌波啊,这个不好办,那小妖精身家高得很,没有个百两银子都见不着人。”

郑玉合笑道:“本公子去过几次,那李姑娘的曲子真的唱的好,声音很是好听,娇滴滴的言语,听着就陶醉。

只是可惜,这李姑娘轻易不以真面目示人,本公子去过好几次,尚未见过此人真容,真是遗憾,遗憾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