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反对的大臣,同样有。
反对的的大臣中,有武将,也有文臣。
武将是觉得,他们大盛的军队又不是打不过大梁军队,近一年来边境大大小小的战事,他们大盛可是胜多负少好吗。
怕什么大梁人?
反正现在那大梁新帝才登基,听说大梁内部还不够稳定呢,这种时候,只要皇上能拨给他们军队粮草,指不定他们就能一下子打进大梁皇城。
到时候,他们还用听那大梁新帝唧唧歪歪说个……什么嘛?
嗯,有些个词,不太文明,朝堂众人只当自己没听见那些个粗武夫说出口。
但意思是明白的。
但文臣们反对,倒不是因为他们和武将想的一样。
文臣心眼子多,也没武将那么自信爆棚,觉得能趁着大梁新帝登基还混乱的时机,就能直接打到人家皇都去。
不赞同的文臣们的想法是。
这大梁从前又不是没有和他们大盛打过,也不是没有因为战事疲倦就提出和亲,然后借此休战过。
可最终呢?
战事间隔不断,和亲是和亲了,休战也休战了,可过一段时间,大梁那边还不是暗戳戳的又开始挑事了?
在这些文臣们看来,那大梁的当权人,就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如今他递国书,说是和亲就休战,谁知道到时候他们大盛真送个贵女过去和亲了,大梁那边是真的休战,还是就借故休养生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卷土重来呢?
意见不同,各执己见的的两方人马,顿时吵吵不停。
也有站中立的,像个墙头草,谁对自己凶一点,就往谁那头靠。
主赞同的人一拉他的袖子,站中立的大臣就开始应和:是是是,大人说的是。
主反对的武将一撸自己的袖子,站中立的大臣就开始猛点头:确实确实,大人说的在理,在理!
皇帝坐在御座上,一言不发,冷眼旁观朝中大臣各抒己见。
只等着看清朝臣们各自阵营,这才侧头看向杨公公。
杨公公立马站出来两步,拂尘一甩:“噤~声!”。
朝堂上瞬间安静了下来,各大臣各归各位。
皇帝扫了下面一众大臣们,这才开口说道:“关于大梁新帝有意迎亲一事,回头再议,倒是秋猎一事,准备的如何了?”。
议亲不议亲的,暂时不必着急。
他也要看看,大梁新帝到底是个什么意图,也要看看朝中众人对此事,赞同也好反对也罢,都抱有什么目的。
再者说,大皇子已然带队去了大梁,想必大梁新帝到时候也会当面提及。
皇帝也想看看大皇子到时候面对此事,又会有个什么做法。
而且……
想到暗影卫之前传上来的消息,他也想等一等,看看他们最终能到底能查出些什么来。
皇帝明确表示不再讨论大梁想要和亲的事情,众大臣便是有再多的想法,此时也不好再说,只能顺势议论起了对于秋猎一事的安排来。
但,朝堂上虽不再议论和亲的事情了,可这事还是一阵风似的从朝堂上传了出来。
十二皇子虽然还不到上朝当差的时候,但对朝堂上的事情还是知道的。
林亦在‘包打听’这件事情上,一直都做的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