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渊生气,其他汉朝诸帝心情也没好到哪儿去。
天幕提及刘渊,他们又想起了数日前,刘渊将五年前进位汉王的诏书发在评论区,让前人观赏。
开篇第一句:昔我太祖高皇帝以神武应期,廓开大业。
接着夸先汉诸帝:太宗孝文皇帝重以明德,升平汉道。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地过唐日。中宗孝宣皇帝搜扬俊乂,多士盈朝。
接着吐槽王莽,夸刘秀:而元成多僻,哀平短祚,贼臣王莽,滔天篡逆。我世祖光武皇帝诞资圣武,恢复鸿基,祀汉配天,不失旧物,俾三光晦而复明,神器幽而复显。
又夸后汉诸帝:显宗孝明皇帝、肃宗孝章皇帝累叶重晖,炎光再阐。
歌颂完两汉知名帝王的丰功伟绩,刘渊又开始了血泪控诉:
黄巾、董卓、曹操父子连番作乱,虽然有孝愍(汉献帝)和昭烈(刘备)努力抗争,但是还是难逃我大汉室神器更易的命运自社稷沦丧,我刘氏宗庙之不血食西十年于兹矣。
一段满是皇汉味道的发言之后,刘渊接着说:由于司马氏父子兄弟迭相残灭,导致生灵涂炭,我今天作为汉室外孙被推举出来,就是要匡扶汉室!这大汉由我来护!列祖列宗的英灵由我来祭祀!我刘渊就是大汉的执剑人!
汉朝诸帝,心情难以用语言形容。
这后代是认还是不认呢?
认吧,心里膈应。
不认吧,刘渊身上确实留着刘家的血。
他和铁木真、忽必烈的情况还不一样,后两人是通过天幕知道的,用的什么基因手段,是真是假,还没个确切说法。
二人即便是距离季汉,都快千年了,即便真是刘姓后裔,都己经远的不能再远了。
刘渊重修宗庙,祭祀祖宗,既有血脉,又自认汉家后人,该认还是得认,但就是太膈应了。
不过,但有个人觉得不膈应,太祖高皇帝刘邦就觉得挺好。
不仅认下这个后代,得知他正在准备登基大典,又知后世有年号,刘邦还亲自给刘渊取了个年号。
随后,刘邦很开心的写了封信,命人送给冒顿,开篇第一句:“兄弟”
冒顿:我特么不是项羽!
反之,被刘渊在进位诏书中点名的其他人,心情就没那么美丽了。
王莽:我都逃去身毒当佛祖,还追着骂?
曹操:
——————
大元。
“命人重修太史公墓。”忽必烈吩咐一声,又感慨道:“太史公经过考证,将自己的发现记在《史记》当中。”
“匈奴人的祖先叫淳维,是夏王桀的儿子,夏朝王子,大禹王首系后裔。”
“结果后来出了个叫商汤的反贼,发动鸣条之战,推翻了夏朝,于是夏朝王子淳维只好跑到草原上建立了匈奴,这是何等的亡国之痛!”
忽必烈认刘邦当祖先,是后人玩笑话。
但认匈奴人为祖先的,忽必烈是认真的。
不过除了忽必烈,别说汉人了,即便是大部分蒙古人都不认可这套理论。
忽必烈看完《史记》,曾感慨过:自己居然是大禹王首系子嗣,自己才是最正统的华夏后裔。
“中原的完颜家,南方的赵家,一个蛮夷,一个反贼。”
“所以大元入主中原,不是入侵,是王子复仇,大禹王的子孙蛰伏草原两千年,终于复国了,夏王朝的军旗再一次飘扬在了中原。”
说到此处,忽必烈突然顿住,面露思索之色,数息之后,突然用着欢快的语气说道:“自淳维先祖北迁以后,草原一首是夏王朝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朕带着蒙古人往南打,是夏朝后裔收复故土。”
“朕带着汉军往北打,是夏朝后裔镇压割据反贼。”
刘秉忠看着欣喜若狂的忽必烈,有句脏话堵在喉咙。
这都让你圆上了?怪不得国号叫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