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医学考试的考生由四个群体组成。
一个是在太医院学习了三至五年的实习大夫,这些人大多来自杏林之人,是考生里的主体。
二个是宫里学医三年以上的宫女,考过便是女医。
三个是医馆学徒,学习五至七年后由医馆举荐。这个群体大多出自杏林之家。
四个是冯初晨这种,自学成才,有特殊本事,经知名大夫或医馆举荐。这个群体里若有女子,大多希望考过之后进宫当女医。
虽然女医必须二十五岁以后嫁人,但可以提前定亲,还有休沐日。她们比宫女好找夫家,许多杏林子弟、商人子弟及世家旁枝都喜欢找这样的人。
不仅有本事,与贵人相熟,还知道宫里或大宅里的许多事。
京城以外,由驻行省的太医院外派机构组织考试,主考群体是上述的后两个。
医学考试两年一次,分为方脉科和疡科,也就是前世的大内科和大外科。还有一个针科,这一科所有考生都要考。
考试内容,方脉科以《素问》《难以》为大经,以《诸病源候论》《眼科龙树论》等为小经,针科和疡科以《脉经》《针灸三经》为主。
考试时间都为一天,晌饭在号里吃。
今天考方脉科,后日考疡科,大后天针科。
有考生报两科的,有三科都报的。
冯初晨报的是方脉科和针科,两年后再报疡科。
考试结果分为甲乙丙丁四等。
甲等第一名授予医学博士,可以去太医院当御医或从事管理。
乙等第二名至第十名,可以进太医院,也可以去民间医馆当大夫。
丙等第十一名及以后,名额不限,可以去民间医馆当大夫。
丁等为不及格,需要重新学习再考。
女子取得丙等以上便可当女医或大夫。目前为止,女子在这种考试中最好的成绩是三十几年前的蔡女医和周女医,为乙等第六名、丙等第十二名。
京兆府管辖的十二个附郭县,考生总共一百二十人。其中八个女性,就是冯初晨,五个宫女,两个与冯初晨一样自学成才的女子。
门口站着八个衙役和两个禁婆,衙役负责搜男人,禁婆负责搜女人。
他们都是刑部的。
禁婆搜身冯初晨时,眼神格外不一样,不仅有好奇,还有轻慢,下手也要重一些。
这就是那个发明冯式噎立克法,还用这个法子为上官公子施救的姑娘?
在她们看来,一个姑娘用这种法子去救男人,不管打没打那个不要脸的主意,都是下贱。
冯初晨非常不喜欢这个眼神,也只能装作没看出来。若不是要进去考试,一定会用石子把她们射趴下。
做好事不一定有好报,不管什么时代都是如此。
进入考场,一人一间小号。
冯初晨先看了一下试卷,内容全会。她不想太引人注目,不能发挥出应有水平,否则她能当这个时代的第一位医学女博士。
她之前打听过,考试成绩十全为上,十失一为中,十失二为下,不及七为不及格。
若有几个十分的,取综合能力最优的那个为甲。
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若为女子,成绩可放宽一二。因为女子大多进宫当女医,是御医助手,水平低有御医兜底。不进宫的都是看妇幼科或接生,要求没有那么严格。
考试过程非常轻松,冯初晨按九分答题,希望像蔡女医和周女医一样,得到乙等靠后或丙等靠前的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