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锦医春色 > 第六十四章 医馆开业(第2页)

第六十四章 医馆开业(第2页)

前三个住院的产妇费用五折优惠,其他七月住院的产妇七折优惠,八月住院的产妇八折优惠……

妇幼堂有一套甲等病房,也就是特级病房。四间乙等病房,也就是普通病房。

只有住普通病房的产妇才有优惠。

然后就是一些广告语:

给宝贝最好的,从孕期开始。

专注娘亲和宝宝的健康,从孕育到成长。

安心、舒心、放心的母婴之家。

……

广告所贴之处,都有人一个字一个字的念,一群人围着听。

人们纷纷议论着:

“听起来不错。去那里生产,不仅产妇乳儿有保障,家里也清净。”

“啧啧,把一个个产妇拉去自家医馆生孩子,就不怕污秽之气都跑去他家?傻女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还是冯医婆传人开的,脑袋坏掉了。怕有血光之灾,自家男人都要避着,她还招去家里。”

“听说医馆就在她家隔壁,天哪,她弟弟身体一直不好。”

“这不是把她弟弟往死里整吗?”

……

半夏气得把这些闲话说给冯初晨听,冯初晨浑不在意。

观念不是那么容易转变的。

好在她做的不是革命先驱,医馆改革与政治无关。

不过,哪怕是医疗改革也不能太过特立独行,不能越矩,还要避免被人利用,特别是不能与统治阶级倡导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立,至少不能明面对立。

做任何事都要一步一步来,必须规避风险。

古代统治者对于越矩的人非常严厉,可不仅仅是坐牢或挨打,而是砍头,甚至极刑。

一个小小的医馆,吃进去的蛋糕不大,不会动上层人的利益。但肯定会动一些稳婆和小医馆的利益,若他们使些小手段整她,冯初晨也不怕。

同时,制定了详细的入馆需知和生产条例,拿去给太医院的官员过目,得到了他们的审核批准。

李院使和方院判很感兴趣,觉得太医院和民间医馆都能用上。哪怕看冯初晨不顺眼的范副使也没找茬,这些条目也适用于范家的千金堂。

泡菜坛子也烧制好了,烧了十个。

冯初晨买了尖辣椒、灯笼椒、生姜、豇豆、包菜、大蒜,等到秋天泡萝卜。可惜这里没有蜀中青菜,做酸菜鱼只能用东北的酸菜。

这种泡菜冯初晨姐弟特别喜欢吃,王婶几人则更喜欢吃北方的酱咸菜。

七月十五,这天是大姑四十四岁冥寿。

冯初晨带着王婶和大头去九坡岭给大姑扫墓。

上个月才去拜祭过,今天本可以不去。

但冯初晨坚持去。

今天不止是大姑的冥寿,是原主去世一周年,也是她前世三十五岁生日,还是她穿越到这里一周年。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跟大姑汇报,她的第九个铜顶针磨平了。

这算是个里程碑吧。

可惜大姑已经不在,磨平了也不可能学到另一种针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