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王翦这路兵马却没有被安排到王贲所在大营,而是在后方另外搭建了一座新的大营,让王翦所部入驻其中,如此一来,就等于是用三座大营将县城团团围住,每一座大营都有10万之众的秦军士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姗姗来迟的蜀国援军部队,在30里开外的地方安营扎寨,没有继续靠近的意思,三十多万龙武卫士卒汇聚一堂,压根就没有隐瞒消息,蜀军的斥候还有眼线、探子也不是吃干饭的,早就打探清楚了。
哪怕没有更多的情报,前方出现了这么多的龙武卫大军,蜀国将领只要脑子正常,就能够猜到,康宁郡估计已经完了,就连青龙卫也应该全灭了,他们的支援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只是眼下摆在蜀国援军面前有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他们虽然来晚了,没有起到支援康宁郡和青龙卫的目的,可也不能就这么灰溜溜的撤回去吧。
蜀国总共六郡的地盘,被叶白占据了两郡,他们若是敢这样一仗不打就撤回去,愤怒的蜀国皇室能够将他们杀个精光,甚至朝中大臣都不会有太多人阻拦的,实在太过于名正言顺了。
可要说打吧,看看对方的声势和兵力吧,连绵不绝的帐篷,对于判断人数和清点兵力都有自己一套心得和方式的蜀军将领们,只要近距离观察过,就能够得出一个大致的数字来。
哪怕是不知道实际的人数,可也能够估算出,双方兵力相差不大,甚至对面的龙武卫人数还要更多一些,他们没有半点兵力上的优势。
地利方面,他们也不可能占到任何便宜,龙武卫是不会主动进攻的,多半是以守为主,只需要守住大营和城池,就能够将他们挡在外面,慢慢收拾西兴郡和康宁郡。
换言之,蜀国如果要开战,那就只能强攻,主动进攻严阵以待的龙武卫,没有多少蜀军将领认为他们能够占到便宜。
龙武卫的战斗力,他们早有耳闻,虽然还没有正式交过手,却也是有着深深忌惮,先头援军6万兵马,被2万骑兵袭击,结果被打得溃不成军,就是最好的例子。
精心挑选出来的精锐部队,还有那么多优秀的将领,一战就被打枚了,哪怕是再狂妄的蜀军将领,也不敢说龙武卫是浪得虚名,都是吹出来的名声,实际是个绣花枕头,也没有人敢说自己能够稳胜挟着大胜之势而来的龙武卫大军。
蜀军上下,没有人想打,他们甚至在扎营的时候,特意加强了营地防御,在大营之外部署了很多防御设施,明显是担心被龙武卫攻击。
还没有开战呢,就自动地将自己摆在了防守一方的位置,这本身就是一种认怂的行为,在心理上,他们已经先输了一筹,失去了锐气。
对于一支军队,失去了锐气,那是相当可怕的事情,已经算得上是自废武功,战力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
蜀军将领们不知道这一点嘛,应该不至于,都是军中宿将了,不可能跟个新兵蛋子一样,只是他们也没有别的选择,而且根据他们的分析,龙武卫趁胜攻击的几率其实是挺高的,不想正面大战的他们,只能是加强大营防御了。
近20万蜀军援军,没有进攻的意图,只是按兵不动,暗地里却是派出了大批的传令兵,将情况上报朝廷,最重要的是要获取新的命令,等待朝廷的最新决策。
如果朝廷忍不下这个口气,不愿意白白丢失两郡之地,非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回来,那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是硬着头皮进攻。
不过他们也都想好了,出动少量兵力试探性攻一下,摸摸龙武卫的底,真要是战力出众的话,他们也不会傻乎乎地去送死,肯定会上书朝廷,请求调动更多的援军前来支援。
至于如今的蜀国是否还能够派出更多的援军,那就不是他们所能考虑的了,毕竟一个国家的底蕴,他们这些将领也未必能够完全了解。
蜀国朝廷的决策可没有那么容易,毕竟这件事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可以算是动摇蜀国根基了,皇室也好、朝堂上的大臣们也罢,都不敢轻易做出决策,必须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不管是否要继续派出援军,不惜代价地与龙武卫大战一场,得要看蜀国上下有没有足够坚定的信心和勇气。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