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桃花颂之降魔神功 > 第二十一章 富可抵国(第3页)

第二十一章 富可抵国(第3页)

史书上讲,忠臣有两种:一种是不分时候,不分场合乱进言,青史是留名了,然不知脑袋为什么搬家的。他认为这是愚忠;二种是有城府,懂圣意,顺应民意,该进言就进言。官当的长远,青史也能留名,这是明忠。

钟探花认为现在时候到了,该出手就出手,他要学明忠。

他认为皇上有两大忧愁:一是听了若不惩治贪腐,那家江山将姓杜……心里不舒服,然皇上并不认为杜家敢造反。最重要的是国库空虚了,再不抓钱,那家江山真的垮台了,这才是皇上最忧心之处。

这促使皇上把亲情放一放,“打老虎,惩治**,这次是玩真的。

若不,调他们少壮改革派充实朝廷干吗?就是借他们的力量,借他们的刀,抹贪官的脖子,“打老虎”没收贪污所得充实国库。

于是,钟探花赶紧把那皇上最近提拔的那几位小兄弟,请到谏官府。

他自然把皇上批谕往桌上一放,兄弟们,怎么办?

这个说两句,那个说两句,始终没说到要害之处。

钟探花接着分析一通形势,鼓舞士气。后从匣中拿出,他半个月前已写好奏折,且已签名,押好官印的。他朗朗的说:“同僚兄弟们,为国家为百姓为皇上,到了咱们该出手的时候了,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即使上奏失败,我们也要做青史留名的忠臣!请传阅,同意我奏折观点的请签名,我们一起联名上奏!”

现场鸦雀无声。

认真传阅,只见钟探花奏折写中山国头号大贪污犯是吏部尚书杜永万,接着写的是副丞相、兵部尚书、管钱的御史,还有紧挨皇城的两个知府,全是一品大员。

这六人为首的。二十多年来串通一气,把持朝政。

并且,钟探花指证的罪责有证据支持,具体到某年某月某日在什么建设项目上为谁买官卖官上,在什么场合举办寿宴的小孩宴会上,具体收贿事实云云。

传阅完毕。片刻,全场拍巴掌。

“证据充分,罪名成立!再不严惩贪污,国家将亡,人民遭殃!我们苦读十年寒窗苦,不就是为了今天吗?国家兴旺,匹夫有责,为国家为百姓为皇上着想,探花您是我们的带头大哥,我们以身家性命做抵押,豁出去了,跟定了……”

这些小兄弟一边签名,一边情绪激动的说。

名签完了,递折子吧。

这递上奏的折子,从古到今是有讲究的,一般百姓与普通官员是递不上去的。

弄不好,走漏口风,牵涉利益集团和当事人,他们会杀人灭口的。

再说,早朝已过,即使早朝在,这天大的事,在早朝上七嘴八舌,这不乱成一锅粥吗?

中山国是小国。钟探花按级别朝廷仅配一匹马乘骑,那几个小兄弟,马与轿子压根儿没有,然乌纱帽却赐了一顶。

他们决定步行。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过市,把奏折直接送到丞相王登榜案上。

王登榜一看,好!

这些少壮派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正合吾意。

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惜被这几个人长时间架空了,受排挤仅是个摆设,他心早觉得憋得慌。天大机密,国之要事,他岂敢怠慢?

于是,他乘八人抬的大轿,晃晃悠悠来到皇宫前,守卫不敢拦他,便把钟探花等六人联名的折子,直接又送到皇上那英面前。

那皇上一看此奏折,乐得笑了起来。这帮臣子们还算识趣,懂朕的心思,这下可好了,师出有名!

他运筹帷幄,缜密细致,且行事果断,雷厉风行。立即招兵马大元帅吴大伟进宫。他对吴和御林军都统张某布置命令说,今晚八时,你们全部出动,如此这般,将全部人犯投进天牢中,来个一勺烩!

皇命如山倒!

晚八时,天已大黑。北大军营在皇城的将士几乎全部出动,全城戒严。穿黄马褂的御林军分六组,持刀举戟骑马或步行齐出擒拿人犯。

整个皇城里黑黑地,随着大街上骤起的士兵的哒哒哒的马蹄声,还有士兵穿大马靴沉重刷齐的脚步声……把皇城紧张空气推向了**。

百姓,就连那些官员们都纷纷关上门。大家猜谜,这是为啥呀?难道士兵们要造反,要发动兵变?到了下半夜,大街上才逐渐消停下来。

第二天早上,各家各户才探出头来,见大街上已不见一兵一卒,正常,互相走访。好消息传的快,谜底终于揭开,人们纷纷奔走相告:

“皇上真英明,打老虎惩治**不是耍耍嘴皮子。他把他大舅哥杜永万等六个朝廷一品大员全送进大狱中,这六个人的家被官兵们围的水泄不通,防止串供只等严查严办!”

还没出三天,全国传了个遍。大快人心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