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余后裔。东汉时期宗室官员、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这时的刘焉已经五十多岁了,如果不算刘岱的话,刘焉应该汉末群雄中退场最早的人了,194年,刘焉不得已迁州治到成都后,因为伤心死去的长子刘范和次子刘诞,又担忧灾祸,不久便发背疮而死。
相对来说他的儿子刘璋,在汉末三国这段历史中留下的笔墨更多一些,但如果说到影响,刘焉提出的“废史立牧”的建议,才是真正加速了汉朝的灭亡。
其实刘焉在四个儿子里面最喜欢的三儿子刘瑁,一直到入主益州,都将其带在身边。
这可不是凭空猜测的,最好的佐证就是刘焉给刘瑁娶的老婆吴氏,从吴氏这来说,刘瑁和皇叔刘备还能牵扯上关系,刘瑁的老婆吴氏,可是后来的穆皇后。
吴氏,乃是陈留人吴懿的妹妹,吴懿与刘焉有旧交,也是最早跟随刘焉的将领之一,刘焉听相面者说吴氏有大贵之相母仪天下之姿,于是为儿子刘瑁迎娶吴氏,可以看得出刘焉是非常看重这个三儿子刘瑁的。
不得不说这看相的人看得还挺准,就是当时刘焉没让人家给他儿子看看相,老婆是有母仪天下之姿,可惜他儿子刘瑁却没有当皇帝的命,哪怕刘焉死后,刘瑁都没有接替他的益州牧的位子。
至于为什么会是刘璋接任了益州牧的位子,想来应该还是因为刘璋的性格懦弱,比较好掌控,而刘瑁娶了吴氏,那就是和吴懿等外来势力一条心的,益州的本土势力必然不会支持刘瑁上位。
想来如果真的是刘瑁接任了益州牧,这么多年在刘焉身旁的言传身教,后面刘备想入主益州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时的刘焉对局势就应该已经有所判断,不过野心应该还处于萌芽阶段。
…………
安喜县往南的官道上,三匹快马正向南疾驰着。
“大哥,刚才就该宰了那个狗屁督邮,只抽了那两百来鞭子一点都不过瘾,”其中一匹马上,一个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汉子,声若巨雷的说道。
“三弟,某要再说了,为兄也是一时气不过,这抽几鞭子尚可,真要杀了那个督邮,我们兄弟三人真的要亡命天下了!”跑在最前面马上的男子,回首对那汉子说道。
“大哥,那咱们接下来要去往何处?”位于中间马上,身长九尺有余,面如重枣,一双丹凤眼,留着二尺长髯,头戴绿帽的壮汉问道。
“先向南,暂时远离这安喜县再做打算,我们兄弟三人是从涿郡从来的,想来会往北追查我们。”为首的男子说道。
这正在逃亡的三人身份不难猜到,正是刘关张三兄弟。之前朝廷对镇压黄巾有功之人论功行赏,虽然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可惜中山靖王是出了名的子孙后代多,所以刘备三兄弟,并没有受到重视,默认三人皆是白身,最后也只给刘备封了一个安喜县县尉的官职,相当于后世的县公安局长。
听起来还不错,毕竟县公安局长,在后世怎么说也是正科级了,在后世有些人体制内混了一辈子,能混个正科退休也不算太差了。
不过这时候的县里,并不会只有一个县尉,一般要看县的大小,最多时会有四五个县尉,通常也有两个县尉。
刘备三兄弟,虽然多少有些失望,但也算从此步入仕途了,更不要说像关二爷这种之前有官司在身的,也算是洗白上岸了,所以三兄弟在岗位上还是做得兢兢业业的。
可惜这时,往往踏实肯干的没有背景的外来户,会不知不觉间,触动到本地官吏的利益,这不刘关张三兄弟,秉公处理了当地一个乡绅纵奴行凶的案子后,被人家记恨上了。
正好朝廷有令:“如因军功而成为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选淘汰。”,那乡绅家就给负责此事的郡中督邮使了银钱。
这督邮就要遣散刘备,刘备知道消息后,到督邮入住的驿站求见,督邮称疾不肯见刘备,手下人还对刘备极尽嘲讽,嘲讽其总是自称皇室宗亲,臭不要脸,刘备怀恨在心,将督邮捆绑起来鞭打两百下后,与关羽、张飞弃官而逃了。
也许此时的刘备还不会想到,他们三兄弟在这汉末乱世会成为一方霸主,在华夏历史中留下浓重的一笔,当然这是正常的历史进程下,而在这个时空下,刘关张三兄弟又会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