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若兰惊讶地看着她,没想到这位看似书生气十足的年轻女子,竟有如此的见识和事业心。"当然有兴趣。只是,我和女儿刚到杭州,还不太熟悉环境。。。。。。"
周玲珑理解地点点头,"沈夫人不必担心。我的绣坊就在西湖边上,环境清幽,来往的多是些文人雅士和对绣艺有兴趣的贵妇人,很是安全。"她微微一笑,"若是沈夫人不放心,可以先在府中休息几日,等熟悉了环境再说。"
沈若兰感激地点头,"多谢周小姐体谅。确实,我需要先安顿好清韵,再考虑其他事情。"
周玲珑温和地说道,"沈夫人是个好母亲。令爱那么可爱,想必在您的教导下,将来必定出色。"
沈若兰心中一暖,对这位周小姐的好感又增添了几分。在这个陌生的城市,能遇到这样一位懂得体谅且志趣相投的朋友,实在是一种幸运。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周玲珑便告辞离去,说是要去绣坊处理一些事务。沈若兰送她到门口,目送她的背影消失在街角,心中不禁期待起未来与她的合作。
回到厅中,李妈已经准备好了茶点,沈若兰正想坐下品茗休息,一个小厮匆匆跑来,手中拿着一封信。
"沈夫人,有您的信,说是从苏州来的。"小厮恭敬地将信递上。
沈若兰心中一紧,连忙接过信,迅速拆开。信是周夫人写的,大意是说杨军长的人确实已经追查到苏州,但因为她们离开得及时,没有暴露行踪。周夫人还提到,她已经通过可靠渠道得知,程远山虽然受伤,但已经安全到达南京,正在与南方政府的人接触,商议对策。
读完信,沈若兰长舒一口气,至少程远山暂时是安全的。虽然两人的关系已经不如从前,但他毕竟是清韵的父亲,她不希望他出什么意外。
信的最后,周夫人还特意提到,宋玉芙也已经秘密离开了上海,前往南京,可能会与程远山会合。看到这个消息,沈若兰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但很快就平静下来。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存和未来而奋斗,没有谁是谁的附庸,也没有谁对谁有所亏欠。
将信仔细收好,沈若兰走到窗前,望着院中嬉戏的沈清韵,心中渐渐坚定。无论未来如何,她都会为女儿创造一个安全、幸福的环境,让她健康、快乐地成长。
接下来的几天,沈若兰和沈清韵渐渐适应了杭州的生活。宅院宽敞舒适,李妈和下人们热情周到,周玲珑时常来访,与沈若兰畅谈绣艺和生活,两人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沈清韵也很快乐,宅院的花园成了她的游乐场,李妈还特意安排了一个年轻的丫鬟专门陪她玩耍和学习。沈若兰看到女儿如此开心,心中的忧虑也减轻了不少。
一周后的一个晴朗上午,周玲珑来到宅院,邀请沈若兰去她的绣坊看看。
"绣坊离这里不远,只要沿着西湖边走一段路就到了。"周玲珑解释道,"今天天气这么好,正是欣赏西湖美景的好时机。"
沈若兰思索片刻,决定接受邀请。被困在宅院里一周,她也想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至于安全问题,杭州距离上海有一定距离,杨军长的势力应该还没有延伸到这里,而且周玲珑说的没错,西湖边往来的多是游人和文人墨客,并不显眼。
交代好李妈照顾沈清韵,沈若兰换上一身素淡的旗袍,跟随周玲珑出了门。
杭州的春天比上海来得早一些,西湖边的柳树已经泛出嫩绿,湖面上波光粼粼,远处的山峦如黛,近处的亭台楼阁倒映在湖中,形成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
"西湖果然名不虚传。"沈若兰感叹道,眼中满是赞叹。
周玲珑微笑着点头,"杭州虽不如上海繁华,但这山水之美,却是上海所不能及的。"
沿着湖边小路漫步,不一会儿,两人来到了一座临水而建的小楼前。楼前有一块精致的匾额,上书"秀艺坊"三个字,字迹遒劲有力,显然出自名家之手。
"到了,这就是我的绣坊。"周玲珑引导沈若兰走进小楼。
踏入绣坊,沈若兰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整个空间布置得既雅致又实用,一楼是展示区,各种风格的绣品按类别陈列,有传统的苏绣、杭绣,也有一些明显融合了西方元素的创新作品。二楼则是工作区和会客区,几位绣娘正在窗边专心致志地工作,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们的绣品上,熠熠生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周小姐的绣坊真是别具一格。"沈若兰由衷地赞叹道,"不仅作品精美,布置也很有心思。"
周玲珑谦虚地笑了笑,"都是些粗浅的尝试。比起沈夫人在上海的绣坊,恐怕还差得远。"
沈若兰摇摇头,"周小姐过谦了。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独具匠心,尤其是那些融合了东西方元素的新式绣品,构思巧妙,技艺精湛,完全可以与上海的作品媲美。"
周玲珑的眼中闪过一丝喜悦,"沈夫人能这么说,我真是受宠若惊。"她顿了顿,"其实,我一直很想学习沈夫人的技艺,尤其是如何将西方的技法自然地融入传统绣品中。"
沈若兰微微一笑,"这不难,关键是要理解不同文化的审美差异,找到平衡点。"她指着一幅融合了西方光影技法的山水绣品,"就像这幅作品,结构上保留了传统山水的意境,但在光影处理上借鉴了西方的写实技法,两者融合得很自然。"
周玲珑虚心请教,沈若兰则耐心解答,两人就绣艺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不觉间,已是午后。
"时间过得真快。"周玲珑看了看窗外的天色,"沈夫人,留下来用午餐吧?我已经让人准备好了。"
沈若兰本想推辞,但想到难得出来,也就欣然接受了邀请。周玲珑引她去了二楼的一个小隔间,那里已经摆好了简单但精致的午餐:几样小菜,一壶清酒,还有一些点心。
"这些都是杭州的特色,希望沈夫人喜欢。"周玲珑给沈若兰倒了一杯茶,然后自己也坐下。
沈若兰品尝了几口,确实美味,不由得赞叹道:"杭州的饮食果然名不虚传,清淡却不失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