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若兰心中了然,立刻引导杨夫人来到一处展示区,那里陈列着几幅融合了东西方元素的花鸟绣品。"这几幅作品或许符合杨夫人的要求。它们保留了传统花鸟画的意境,但在色彩和构图上借鉴了西方的技法,更加鲜活生动。"
杨夫人仔细观察着这些绣品,眼中闪过一丝赞叹,"确实精美。这种风格很新颖,在杭州还没有流行起来。"她看了看价格,微微皱眉,"就是价格有点高。"
沈若兰不急不缓地解释道:"这些作品都是我们的绣娘一针一线手工绣制的,从设计到完成,少则半个月,多则一个月。每一幅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价格自然比普通的绣品要高一些。"
杨夫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沈夫人说得有理。艺术品自然有其价值。"她指着其中一幅描绘西湖景色的绣品,"这幅我很喜欢,就它了。对了,下个月的花园派对,我还需要些小一点的装饰品,不知道能否定制?"
沈若兰看向周玲珑,后者点头表示可以。"当然可以,杨夫人可以详细告诉我们您的需求,我们会为您量身定制。"
杨夫人满意地点点头,开始详细描述她的需求。沈若兰认真倾听,不时提出一些专业的建议,很快就赢得了杨夫人的信任和赞赏。
谈妥了订单,杨夫人满意地离去,周玲珑欣喜地看着沈若兰,"沈夫人果然深谙待客之道,一个上午就接了一笔大订单。"
沈若兰微微一笑,"这多亏了周小姐的信任。不过,这些定制的小件,我们的绣娘能按时完成吗?"
周玲珑自信地点点头,"这个不用担心。我们在城郊的工坊有充足的人手。"
正说着,店门又被推开,这次是一位穿着西式服装的中年男子,看起来像是个商人。
"老板在吗?"男子操着一口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环顾四周。
周玲珑迎上前去,"先生您好,我是店主。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
"我姓吴,从广州来的,专做南洋一带的贸易。"吴先生直截了当地说道,"听说你们这里有融合了西方风格的新式绣品,很受洋人喜欢?"
周玲珑点点头,"是的,我们确实有这样的作品。"她示意沈若兰,"这位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沈夫人,她在这方面很有研究。"
沈若兰上前一步,"吴先生您好。我们的新式绣品确实融合了东西方的元素,无论是在构图、色彩还是主题上,都更加符合洋人的审美。"
吴先生眼前一亮,"能给我看看样品吗?"
沈若兰引导吴先生来到一处专门展示出口绣品的区域,那里陈列着一些明显带有西方风格的作品:有描绘西方建筑的,有融合了西方人物的,还有一些西方常见的花卉和动物题材。
吴先生仔细观察着这些作品,时不时点头,"确实不错,做工精细,风格新颖。这些在南洋的洋人社区应该很受欢迎。"他看向沈若兰和周玲珑,"我想批量采购,每种样式至少十幅,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接这个订单?"
周玲珑与沈若兰对视一眼,然后微笑着回答:"当然可以,不过批量生产需要时间,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才能全部完成。"
吴先生考虑了一下,"一个月太久了,我最多等两周。"
周玲珑皱眉,"两周时间太紧张了,我们的绣娘都是手工制作,每一幅都需要时间和精力。"
沈若兰插话道:"吴先生,或许我们可以这样安排:两周内交付一半的订单,剩下的在一个月内完成。如果您急需一些样品,我们可以先给您准备几幅现成的。"
吴先生思索片刻,点头同意了这个方案,"那就这样吧。不过价格得给我一个优惠,毕竟是批量采购。"
周玲珑和沈若兰商量了一下价格,最终达成了协议。吴先生付了定金,约定两周后来取第一批绣品。
送走吴先生,周玲珑欣喜地拉着沈若兰的手,"沈夫人真是太棒了!这可是我们接到的最大一笔订单。"
沈若兰也很振奋,但同时也有些担忧,"只是,两周的时间确实很紧,我们能按时完成吗?"
周玲珑神秘地笑了笑,"沈夫人,等午休时间,我带您去看看我们的工坊,您就明白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午时分,店里的客人渐渐少了,周玲珑安排了两个绣娘看店,然后带着沈若兰和沈清韵乘坐一辆马车,向城郊驶去。
"娘亲,我们要去哪里?"沈清韵好奇地问道。
沈若兰轻抚女儿的头发,"我们要去看看周阿姨的绣娘工坊,那里有很多漂亮的绣品。"
沈清韵眼前一亮,"太好了!我可以学绣花吗?"
周玲珑微笑着点头,"当然可以,小姐若是喜欢,我可以教你一些简单的针法。"
马车行驶了约莫半个时辰,来到了城郊的一处宅院前。宅院不大,但布置得井井有条,前院是接待区和展示厅,后院则是工作区。
周玲珑引导沈若兰穿过前院,来到后院,推开一扇大门,眼前的景象让沈若兰惊讶不已: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厅里,整齐地排列着数十张绣架,每张绣架前都有一位绣娘专心致志地工作。阳光透过高高的窗户洒进来,照在五颜六色的丝线上,熠熠生辉。
"这就是我们的工坊。"周玲珑自豪地介绍道,"目前有三十多名绣娘,大部分是从乡下招来的姑娘,经过培训后才能上手工作。"
沈若兰惊叹不已,"没想到周小姐的规模如此之大。难怪能接那么大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