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通不便的时代,消息传播得很慢。
但有一种例外的情况。
那就是谣言。
特别是在动乱的灾年。
匮乏和焦虑,让人很难做出理性的判断。
一点风吹草动,就足以引发群体恐慌。
如果又见到,一眼望不到头的逃荒队伍。
谣言也就随之传播开了。
“老兄,这是要到哪里去?”
“逃荒哪有去处,能活命就成!”
“听说,上秋就闹灾了,咋这会逃荒欸?”
“县里不叫逃,派人看着咧!”
“那咋又跑脱?”
“钱唐县的堰口垮了,县里把人都放到堤上,没法管咧!”
“老兄,似有人追来,怕是官兵来捉!”
“快走,快走!”
这样无心的对话,只要重复很多次,每个人都会得出一些结论。
“连堰口都垮了,海水漫过来,可就全完了。”
“听人说,是吴县赈灾,逃荒都往那里去。”
“你听错了,是乌程县,不是吴县。”
“就是吴县。”
“昨日还有快马,说是要防备海贼!”
“那是让县里盯紧,不叫百姓逃籍。”
“这些个狗官!他们有粮吃,就不管俺们咧!”
“有贼不怕,只怕官吏!”
“他们逃籍,那来年缴地租可咋办?”
“那就摊到咱们头上了!”
“白籍可是逃得,奈何吾是黄籍!”
“逃籍可是要挨板子!”
“侬是乡老,还要连坐呀!”
“钱唐逃了,诸暨就逃不得?”
“混在灾民里,到了吴郡,就不受管咧!”
“吴郡田土比会稽还是多些。”
“那也不够分!”
“不够分,也比这破山田好!”
“别说了,县里来人了!”
为首的乡老,招呼人群散了。
“我有言在先,谁也别想溜了,好容易有个丰年,都安稳在家过冬。”
一群缁衣差役,到了这山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