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水经水槽过滤后回流锅炉,补充水源。
“你这个,完全可以用在内政上啊。”宋瑜在听明白了之后立刻开口说道。
田行挠挠头:“矿井排水不也算是内政吗?”
“某的意思是可以用在城池中啊。”宋瑜快速说道:“假如在城市中铺设陶瓷管道,用你这个设备把水提到高处,这样的话就可以利用陶瓷管道给全城供水了啊。”
“小县城还行,长安城哪能啊?这得搞多少出来?”田行摇了摇头:“与其考虑这个,不如花心思进一步研究呢。”
“丞相说的那个蒸汽车的想法某就很感兴趣。”田行说到这里两眼放光:“你知道指南车吧?某最近研究了一下,根据指南车的技术,咱们完全可以搞一搞这个蒸汽车。”
“这个很难吧?咱们之前不是论述过吗?”宋瑜有些纳闷。
之前自行车出来之后,刘平就提出来了蒸汽车的想法。但是宋瑜、田行两人还拉着工部这些科学怪人讨论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想要制作蒸汽车,要解决的技术难点很多。
第一个是高压锅炉的大小问题。眼下的高压锅炉都是大家伙,小的不是没有,但是小的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使用寿命很短,还动不动就炸炉。
第二个则是往复式蒸汽机轻量化。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目前的抽水机汽缸很重,最起码都有上百斤,这东西缩小的话又因为材料的问题,气密性不足。
第二问题是活塞往复频率太低了,输出功率不足。按照田行之前做的小型模型机来看,每分钟往复频率不到十次。
第三个技术难点是冷凝与水循环。载水箱容量有限,非冷凝式蒸汽机,需频繁补水;开放式冷凝,如抽水机的螺旋管则体积过大。
第四个技术难点在传动与转向系统。根据指南车工艺搞出来的齿轮在高速运转的时候容易断裂。同时还有一个问题,是刘平参与讨论的时候提出来的,就是转向的时候,要考虑差速设计,不然的话转向的时候容易车轮打滑。
最后就是制动跟安全问题。这是刘平提出来的,简单地说就是刹车和安全阀。
“其实一直在做技术上的突破。”田行开口说道:“这几年,我跟那些大师傅们一直在尝试,基本上已经解决了高压锅炉技术的问题。”
“现在正在突破蒸汽机轻量化的技术,而且也已经有思路了。”
“当真?”
“这还能撒谎啊。”田行笑了笑,说到这里他又道:“先试试这个新冰鉴的制冷效果。”
“哦好!”
。。。。。。
刘平的班房。
他正在伏案写作,写的自然是他之前就一直想着要写的那本融合了自己所有时政理念和哲学理念的书籍。
诸葛亮则在一旁候着,他写完一页之后,诸葛亮就拿过去誊抄一下。主要原因还是刘平自己的字写的不算太漂亮,虽然不至于说丑,但也就那样了。
诸葛亮就不一样了,他的字写的极为漂亮。
而且诸葛亮干这个活,那是非常的乐意。刘平这一次是写的可是真东西啊。尤其是最开始的几篇,全都是哲学理论。
给诸葛亮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这也是刘平第一次系统性的阐述自己的哲学观念。这要是到了后世,他少不得被安排一个思想家的称号的。
此时诸葛亮正在誊抄刘平刚写出来的一页,他没有直接动手抄,而是先读了一遍,读完了之后立刻佩服的五体投地。
“夫天地之间,万物莫不相连,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此乃自然之道,非人力所能强为也。《周易》有云:“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盖言万物相联之理,早蕴于圣人观物之智也。”
“凡物之存,非独也。其体内诸要素,若人之筋骨气血,木之根干枝叶,皆相资相济,缺一不可。对外则与他物相系:日月丽乎天,江海纳乎地,草木依水土以生,禽兽借山林而居。”
“庄子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诚哉斯言!大至宇宙星河,小至尘埃微末,皆处巨网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昔者,山崩而川壅,川壅而民患,此非山水相联之验乎?”
刘平这个时候抬起头,看着诸葛亮,开口说道:“这一页是联系论的,你看的这一段是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不是孤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