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若是想要推广全国,不仅仅是核心材料的加产出,还有各种运输路线,厂房的建设。
所以现在虽然还没有完善,可终究有一天,精盐生意会推广全国。
再者,如今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开始兴起,将来精盐生意,完全可以做到全世界,成为一把镰刀,用来收割全世界富人的钱。
这样一笔庞大的利益,不要说皇帝了,只要是一个人,他都会心动。
更何况,是永乐帝这位想要作出一番丰功伟绩,处处都需要钱的帝王。
所以陈羽并不清楚他们之间互相表露身份后,这个精盐生意的利润应该如何分配。
亲兄弟明算账。
兄弟之间的这笔利益账,越早算清楚越好。
陈羽沉吟片刻之后,斟酌的问道:
“老朱,咱俩之间的精盐生意,感觉应该拿出来说道说道。”
朱棣闻言一愣,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精盐生意有多赚钱,他已经见识到了。
但有一点他做的不太不地道,那就是精盐生意的利润分配比例。
当初陈羽并不知道朱棣的真实身份,所以将一部分口中的吃拿卡要利润让了出来,可不出意外,这一部分利润全部进了朱棣的内帑。
但是又来一系列的事情,如下西洋、编纂永乐大典等,朱棣又将这些钱从内帑拿了出来,运用在了国事上。
可现在身份表明了,这利润分配问题也是应该拿在台面上来说。
而且将来精盐生意的规模,肯定会继续扩大。
朱棣想了想说道:
“陈兄弟,说起那个精盐生意,我来给你汇报一下目前的产业情况吧。”
“精盐生意最开始在京师这一片地界贩卖,自打出售的那一天起,生意就好的不得了,压根不缺买家,每天都会源源不断的产银子。”
“不仅如此,自打山东、河南大水的那次你推出的用精盐贸易,进行到以工代赈,不仅解决了赈灾中的难民问题,而且还成功的将精盐生意扩大到了全国。”
“最近这段时间,我也在忙着打造全国精盐生意的制造基地。到时候,陈兄弟,你手中那个叫做什么化学用品的材料,也要扩大规模才行。”
“如今海外商邦不断涌入京师,他们也看中了其中精盐生意的庞大利润,想要作为转手商,将精盐贩卖到海外。”
“但那些都是后话了,前景非常好就是。再者,之前我给你的精盐生意利润,只有京师这一地,其余地方,多半用于赈灾与当地产业建设,等今后,利润方面……”
朱棣话说到这里,陈羽直接出言打断道:
“老朱,精盐利润分配方面不变,我还是只要京师这个地方的利润,两成足以,至于大明其余地方,还有海外的利润,我统统不要。”
“其实,精盐生意方面能够取得如今的可观利润,最大的功臣不是我,而是老朱你,若不是你,恐怕这精盐生意早就胎死腹中了。”
最开始陈羽提出精盐生意的时候,他出技术,老朱出人脉、渠道。
陈羽一开始做的时候,就担心其中的庞大利润,会遭到一些权贵的眼红,也想进入其中分一杯羹,或惨遭吞并。
所以他一直劝告老朱,不要将精盐生意做的太大,范围尽量控制在京师,而且还要拿出大量的利润,用来打点。
刚开始的时候,精盐生意进行的还不错。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陈羽渐渐感觉到了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