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421章 朱棣 大明亡国功劳我占一半(第3页)

第421章 朱棣 大明亡国功劳我占一半(第3页)

会客厅内原本考试的紧张气氛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则是欢快。

当然,

这样的殿试,自古以来从未出现过。

若是让朝中大臣又或是正在参加殿试的贡士看见了,定会一个个惊讶的怀疑人生。

话又说回来,朱棣的这番做法并没有任何违规黑幕。

毕竟关于小冰河时期的剖析,从一到零都是陈羽提出来的。

二人笑了一会后,

朱棣喝了一口茶,对着陈羽切入主题的问道:

“陈兄弟,我的想法是将你安排到内阁,不知你怎么看?”

陈羽听后一愣,嘴中喃喃道:“内阁……”

要是他记得不错的话,今日清晨来迎接他进入皇宫的官员杨荣,就是内阁成员。

而这个内阁的由来,却是一番波折。

明初洪武年间沿袭元朝制度,设立中书省,置左、右丞相。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和相位,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自此,大明步入了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的政务时代。实际上等于皇帝兼宰相。

可是这样一来就存在一个巨大的弊端:皇帝忙不过来!

哪怕作为华夏历史上最勤政皇帝之一的洪武帝,拥有‘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的历史评价,也忙不过来!

毕竟再勤勉终究也是一个人、一天二十四小时。

力所能及的部分终究有限。

于是洪武帝设置文华殿大学士,意在辅导太子,作为皇帝顾问处理国事。

这就是内阁的雏形。

而到了永乐年间,朱棣虽有朱元璋一样独揽大权的雄才伟略,但他想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根本无法真正意义上地总揽全部政事。

于是在此情况下,一个意义上具有皇帝“秘书”的机构——内阁,应运而生。

过去,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

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

在明成祖掌控之下,内阁与六部各司其职,国家最高行政命令从紫禁城出,通过全国1936处驿站,全长公里的驿道,层层下到国家每一个角落。

然而,历史上那种内阁阁老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局面还没有出现。

如今的内阁只是:‘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说白了,此时的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

不是权力机构。

而朱棣提出让陈羽入驻内阁也是有着他的考量。

先:内阁里面的成员,大多是从建文时期遗留下来的大学子,官阶在八九品左右。

不要看内阁里面的成员官职小,内阁官员可有个让所有官员都可望而不可即的特权,帮助皇权处理国事!

更让人眼红的,则是内阁官员能经常在皇帝跟前晃悠。

众所周知,在古代这个皇权大于天的朝代,经常在皇帝跟前晃悠的臣子,混的在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内阁众人就是这样。

哪怕外面的高阶官员,人人都要给内阁成员几分薄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