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冷静,便敏锐地发现,现在发兵倭国,还是过于草率了。
虽说前段时间清缴账款,在很大程度上确实补上了国库先前的一部分亏空,可若要支撑起一场大规模的跨海战争,那点银子,不过是杯水车薪,还远远不够。
何况,上个月南方突降暴雨,引发严重水患,无数良田瞬间被淹没在滚滚浊流之下,数以万计的百姓流离失所。
国库里的银子,为赈济灾民、鼓励百姓重建家园,大半库银都已被紧急拨出去了。
圣上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李爱卿,发兵之事,还需从长计议。如今倭寇来犯,烧杀抢掠,其行径可恶至极,但贸然出兵,恐引发更大事端,令局势失控。朕以为,可暂且认可倭国‘海盗’作乱的说法,先稳住局势,待我们做好万全准备,再向倭国发难,如此方能稳操胜券。”
圣上的话音刚落,朝堂之上瞬间响起一片附和之声,很大一部分官员纷纷躬身行礼,齐声说道:“陛下圣明,臣等附议。如今国库尚不充裕,且倭寇行踪不定,贸然出兵,恐有诸多变数,还是先隐忍为上,徐徐图之。”
李承泽并不认同这隐忍之策,他面色冷峻,一针见血地指出:“倭寇贪婪残暴,朝廷若一味退让,只会让倭寇觉得我大雍软弱可欺,反而会助长其嚣张气焰。”
言罢,双目定定地目注圣上。
圣上闭了闭眼,再睁开,径自移开了视线,不与他目光相触。
见圣上如此态度,李承泽心中失望之余,怒火更盛。
他不顾圣上向他瞪过来的目光,再次挺身而出,言辞激烈:“陛下,倭寇此次能上岸袭击村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大雍,若此时不果断出击,严惩凶徒,还百姓一个公道,安抚民心,日后我大雍朝威严何在,将如何在列国中立足?又如何能让天下百姓信服?若一味隐忍,只会让倭寇与周边等国,认为我大雍朝软弱可欺,日后必会变本加厉,更频繁地侵扰沿海村落,甚至城镇,到那时,再想应对,恐怕为时已晚,悔之莫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圣上心中本已有自己的考量,此时,见李承泽不但丝毫体会不到自己的良苦用心,反而与自己针锋相对、激烈争辩,一时也面沉如水,神色愈发冷峻。
朝堂上的官员本就被李承泽得罪了个七七八八,此刻见他与圣上剑拔弩张,明显是惹了圣上不喜,顿时,一个个如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趁机纷纷落井下石。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弹劾李承泽,历数他不敬君上、狂妄自大、恃才傲物等种种“罪行”,言辞间,更是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
一时间,竟有半数以上官员,恨不得圣上立刻治李承泽一个忤逆之罪,将他气焰打压下去。
圣上冷眼斜睨李承泽,见他在一众朝臣的激烈反对下,身姿依旧挺拔如松,毫无退缩之意,反而越挫越勇:“陛下,臣今日所言,句句发自肺腑,皆是为了我大雍朝的江山社稷稳固,为了沿海百姓免遭倭寇涂炭、能安居乐业。若因臣直言进谏、冒犯龙颜而获罪,臣虽死亦无憾,但臣绝不能眼睁睁看着倭寇肆虐横行,而坐视不管!”
言语之间,那股子倔强与愤懑,就差直言骂他一声“昏君”了。
圣上或许真被李承泽气得怒不可遏,他怒目圆睁,额上青筋暴起,猛地一拍龙案,指着李承泽大声吼道:“来人!将这狂妄之徒即刻贬为从九品的修武佐校尉,给朕前往东城门,老老实实看城门去!”
此令一下,朝堂之上瞬间鸦雀无声,一片死寂。
众官员皆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呆若木鸡,面面相觑。
李承泽入仕以来,虽凭借自身才干,升官如乘青云梯,颇为迅速。
但似乎,他升官的速度,还远远赶不上贬官的速度。
谁也没料到,此次圣上雷霆震怒,竟直接将李承泽的官职一撸到底。
不仅如此,还硬生生把他从文官的行列里踢了出来,一脚踹进了武官的队列之中。
喜欢重生黛玉清仇录请大家收藏:()重生黛玉清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