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努尔哈赤再多活几年,只怕都要被明军重新赶回了白山黑水之间,重新去过渔猎的生活。
黄台吉无论是政治方面还是在军略之上,无疑都堪称当世一流。
数次的绕道入边,成功的扰乱了明廷。
松锦的大胜,让明军九边的精锐损失惨重。
若无黄台吉,绝对无有清廷今日,这并非是一句虚言。
黄台吉要是连这一点都看不出来,那才是真正的奇怪。
“外藩蒙古。”
曹变蛟的目光投到了舆图之上的最北方,说出了答案。
“女真人力不足,就算全族集结,也难以凑足进攻大军。”
“朝鲜兵孱弱不堪,我军此前进剿几次征召朝鲜兵马,多次失利皆是因为朝鲜兵马先溃而冲散大阵,以致于丧师败亡。”
“黄台吉不会征召朝鲜的兵马,也没有办法从建州腹地之中征兵。”
“所以,黄台吉现在唯一能够征募兵马的地方,就只剩下了一处……”
外藩蒙古确实是最好的征兵场所。
蒙古诸部并不缺乏人力,但是各部分立、在草原之上彼此之间摩擦不断,一直以来明廷都对其进行分化打击。
但饶是如此,在草原遭遇天灾横祸,牧畜大批量的死亡,缺衣断粮之际。
蒙古诸部便会在一位或几位强而有力的头人联合之下,尽起各部族的青壮男丁南下寇边,动辄以十数万计。
清军每次入关为了保持优势的兵力,往往会在外藩蒙古征兵,只不过一直以来为了压制蒙古的发展,一半都不会征召太多。
“黄台吉若是征调外藩蒙古,一直以来苦心平衡的内部将会彻底的失衡……对于未来发展将会极为不利……”
“外藩蒙古,终将成为其心腹之患……”
曹变蛟的神色凝重无比,相对于近二十余年才崛起的女真来说,蒙古才是明廷一直以来的宿敌。
昔日幅员数万里之遥的蒙古帝国终究是太过于强盛,宛若天下的噩梦,萦绕在天下各国的心中。
洪武数次北伐,永乐多次进剿,仍然难以彻底根除蒙古。
蒙古诸部几次联合,都对于九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前有土木堡之变,后有俺答。
蒙古诸部的实力其实并不弱。
只是因为明廷的封锁,使得铁器稀缺,武备不振,因此终究难以产生真正的威胁。
而此番清军势弱,征调外藩蒙古南下,必然会使得外藩蒙古在清廷之中获取更大的权柄,得到了许多的武装。
必然清廷内部的力量的失衡。
这样的失衡在短期之内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导致清廷内部的混乱。
蒙古诸部,可是无时无刻都在怀念着昔日位居天下至尊,威压四海的往日时光。
“征调外藩蒙古,确实会使得清廷的内部矛盾重重。”
“只是那终究是将来的事情。”
陈望的神色郑重。
“要想要有未来,那么当下,清庭便不能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