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丫鬟小桃乱世逃荒记 > 第359章 婚变(第1页)

第359章 婚变(第1页)

过年时,小桃盘点了铺子的收益,想到婉宁开春平整灵阳县的田地还需大笔开销,便将家中能动用的现银集中起来,凑足一万两交给了婉宁。

过完年,趁着天寒地冻、农家尚未下地的农闲时节,婉宁雇人砍伐枝条。无论干湿,一抱一大捆,统一按四文钱一捆的价格收,直接在沼泽地边收购。这些枝条将被一捆捆踩进容易塌陷的淤泥地里,起到固基的作用。农闲时节能挣现钱,附近许多农家男女老少齐上阵,到处砍伐枝条。仅仅两天,婉宁所需的枝条就收够了。

待到开春,婉宁与祖母一同带人育好了秧苗。天气一暖和,她便组织人手,将成捆的枝条踩进规划好的易塌陷区域。就在大家热火朝天投入春耕之际,裴崇安收到了两封信。

信是他在云南边陲任县丞的姨祖母家的儿子——表叔辗转寄来的。一封是表叔的亲笔信,信中表达了当年他远在西南、人微言轻,未能对遭难的裴家施以援手的深深愧疚,并庆幸裴家有杜家奔走,才保住了裴崇安三兄弟的性命。另一封,则是杜夫人所写。原来,杜夫人托她在京城的表姐帮忙,将信送到了云南表叔处。这位表叔在云南经营多年,其家眷私下与京城药铺掌柜有药材生意往来贩卖云南的天麻、茯苓等,无意中得知京城药铺会秘密收购辽东人参,这才找到了联系辽东的途径。于是,他托付相熟的药铺掌柜,设法将这两封信送到了辽东裴崇安手中。

裴崇安读完信,心中沉重。下值回家后,他等到晚饭结束,才将崇仁唤至书房。清雅体贴地送了壶热茶进去,见桌上放着已拆封的两封信,且崇安神色凝重,便识趣地没有多问,悄然退出了书房。

崇仁见大哥神情异常严肃,接过了信。当看到杜夫人的信时,他惊愣良久,张口结舌,半晌不出一点声音。

裴崇安郑重开口:“崇仁,杜叔叔是位端方君子。当年我们全家身陷囹圄,是杜叔叔不顾自身安危,四处奔走求告,甚至在朝堂上不畏打击报复,多次上书替父亲申辩。”说到这里,裴崇安眼眶泛红,声音哽咽,“当年我已年过十五,若非杜叔叔全力斡旋保下我这条命得以流放,你和崇青如何能平安抵达辽东?我们家有三个儿子,最是仇家忌惮的对象,杜叔叔当年为了保住我们兄弟三人活命并抵达辽东,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和银钱!崇仁,杜叔叔为了我们,仕途断绝,连累儿女前程受阻。他做不出挟恩图报的事,所以这封信,只能是杜婶婶来写。”

崇仁只觉得天旋地转,过了好一会儿才找回自己的声音,艰涩地道:“大哥,若王爷大业得成,我们兄弟日后奉养杜叔叔一家都是应当的。他们的孩子,我们视若亲弟妹般看顾,以报当年救命之恩。可是……我和婉宁妹妹……五月就要正式上门定亲了。杜叔叔若是知道……他定不会如此为难我的。”

“崇仁,”崇安语气沉重,“看看我们这位云南的表叔。他家在云南经营多年,财源丰厚,常年往京城输送名贵药材。当年裴家遭难时,他可曾有过半分援手?多少亲朋唯恐避之不及?没有人管过我们死活!如今眼见王爷可能成事,表叔的信也就来了。崇仁,锦上添花易,急人之危难!尤其杜家当年是冒着天大风险、会受牵连的!这份大恩,我们裴家必须偿还!”

“大哥,我……”

崇安长叹一声:“我们欠杜家的恩情太重。杜夫人信中特意点明,她家嫡女与你年龄相配。我们家,无法拒绝。一个懂得信守承诺、知恩图报的人,和一个有前途的女婿,站在为人父母的立场,杜婶子自然想要后者。若杜叔叔还在京中为官,子女身份体面,何愁找不到好亲事?他怎会允许杜婶子写这样的信?正是因为困在化州那苦寒偏僻之地,儿女婚事艰难,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杜婶子才会如此!崇仁,你再细读杜婶子的信,她知道你的年岁,信中只强调你尚未成亲,与她家杜瑶‘正相配’,却只字未提你是否‘已有婚约’。这意思再明白不过:只要你未成亲,杜家就希望由你来娶杜羽瑶。”

崇安又是一声深叹。作为长兄,这种事本该由他承担,可惜他已娶妻。他何尝不希望崇仁能娶谢家婉宁,只是面对这份如山重恩,他们兄弟半点拒绝的余地都没有。拒绝,便是忘恩负义。

崇仁失魂落魄,声音干涩:“大哥,我……我想自己静一静。”

崇安心疼地拍了拍弟弟的肩膀,走到门口又折返回来。他拿起那两封信,心事重重地去找清雅。该如何向谢家解释这桩亲事变故,他得和清雅商量一下。

崇仁独自留在书房,一口气吹灭了油灯,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黑暗中,他脑中闪过无数念头:替杜瑶另寻一门好亲事?可这话说起来容易,如今辽东的青年才俊,谁会愿意娶一个朝廷被贬县令的女儿?自然是盯着新贵官员家的闺秀。思来想去,竟无一条可行之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厅里,崇安将两封信交给清雅。清雅用眼神询问,崇安为难地低声解释:“清雅……你看看这两封信。一封是我云南表叔寄来的,他在那边当县丞。另一封……是我们裴家的大恩人杜家婶子写的……”裴崇安详细讲述了当年杜家是如何倾力救助他们兄弟的往事。

清雅默默听完,又将两封信仔细看了一遍。她是亲身经历过流放之苦的人。当年她家何等显贵,流放路上,庶出的兄弟姐妹都没能活下来,祖父只能全力保全她和弟弟。她见过太多惨状,有人家甚至将庶女、小妾送给押解差役糟蹋以求活命。裴家三兄弟能全须全尾地活到辽东,可想而知杜家当年耗费了多少银钱打点疏通!更何况杜家还因此被牵连,仕途断绝,儿女前程艰难。在那苦寒边陲小县,连给孩子们请个好先生都难。裴家欠杜家的,确实是天大的恩情。她心中为婉宁妹妹感到深深的惋惜。嫁入裴家,意味着没有婆母苛刻立规矩,妯娌不用勾心斗角,夫君承诺不纳妾,在这世道,对女子而言简直是天大的福分。只是这惋惜,她不能宣之于口。她只能叹气道:“崇安,崇仁心仪婉宁妹妹多年,你是知道的。我谢叔谢婶为人如何,你也清楚。谢叔勤政爱民,刚正不阿;谢婶广行善事,育婴堂、募捐打井,贤名远播。婉宁妹妹她……心思纯正,醉心农事,目光长远,辽东和三州谁不传颂她种稻子让百姓吃上米饭的功德?他们二人若能结合,我们裴家的子孙后辈定不会差。你看嘉梁在用功,昊良也知道照顾崇青……我谢叔一家都是好人……”她有些说不下去。裴崇安兄弟有他们必须偿还的恩情,她也有对谢叔一家的恩情要报。辽东再也找不出像崇仁这样文武双全、且承诺不纳妾的好儿郎了,她实在不愿婉宁妹妹失去这门亲事。这世道,女子一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就系于夫君的能力与品性。

崇安只是长长叹息:“我何尝不想让崇仁娶婉宁。只是这事,我们兄弟……真的拒绝不得。”

清雅仍想争取,试探着商量:“崇安,你看这样行不行?你写封信,想办法送去谷县。就说崇仁已经定亲了,两家商议好今年就成亲。我们肯定是要报答杜家大恩的,无论是帮杜家男孩读书,还是为杜家女儿寻门好亲事,我定当竭尽全力去办。”

崇安看着妻子,认真地道:“清雅,我并非迂腐之人。若是旁人,不用你说,我自会设法推脱。我也盼着崇仁能娶他心爱的姑娘为妻。但是,对杜叔叔……我不能欺骗。我在那暗无天日的牢里待过,那时,只有杜叔叔每日四处作揖求人,想为父亲脱罪,为此才被贬黜到那等苦寒偏僻之地!他们对我们的恩情,恩重如山。如今杜婶子想让杜瑶配崇仁,我们兄弟实在无法拒绝。辽东的青年才俊,谁会愿意与旧朝官员结亲?杜婶子为女儿挑中崇仁,这份心思也能理解。谢叔一家对你和宏文恩重如山,我们家能有我和崇仁的今日,也全赖谢叔提携。这事不该让你为难,我会亲自写信向谢叔说明情况。”

清雅还想再劝:“不急在这一两天,我们一家人再好好想想,看看还有没有转圜的余地……”

崇安轻轻摇头,语气低沉却坚定:“清雅,崇仁他……不能拒绝。”

清雅垂下头,沉默不语。她出身世家,和裴崇安都是家族精心培养的。崇安已然猜到,她方才想去劝崇仁坚持。一股酸涩涌上鼻尖,想到谢叔谢婶对婉宁的疼爱,想到崇仁这个小叔,这么好的一门亲事竟在自己眼皮下失去,她只觉得万分对不起谢家。

崇仁在书房独坐至天明,双眼布满了红血丝。裴崇安知道弟弟一夜未眠,清晨便守在书房门口,心疼地道:“崇仁,你今天好好歇息,我让人去替你告假。”

不一会儿,书房门开了。崇仁一脸疲惫地走出来,嗓音嘶哑:“大哥,帮我告假吧。我要去一趟灵阳县。”他看着兄长担忧的眼神,补充道,“你放心,我只是去……亲口跟婉宁妹妹说清楚。我会……会和杜瑶定亲的。没有杜叔叔,就没有我们兄弟三人。我从灵阳回来,你就给杜叔叔写信吧。王爷手下有渠道,应该能帮我们把信送到谷县。等亲事定下,再向王爷禀报一声,毕竟杜叔叔还是朝廷官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