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上前一步,轻声道:“太后,如今之计,唯有忍耐二字。萧干将军虽有冒犯,但其忠心可鉴,且手握重兵,实不宜与之硬碰硬。”
萧太后闻言,长叹一声,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哀家何尝不知?只是,这辽国……内有权臣倾轧,外有金人虎视眈眈,哀家真不知还能支撑多久……”她的目光空洞地望着前方,仿佛看到了辽国风雨飘摇的未来。
殿内的檀香依旧袅袅升起,却无法驱散那浓重的忧愁,反而更添了几分凄凉。
耶律大石沉默片刻,似是下定了决心,缓缓说道:“太后,臣有一计,或许能暂时缓解辽国之危。”
萧太后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抬眼看向耶律大石:“哦?你有何妙计?”
耶律大石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臣以为,可暂时向金称臣,以求自保。”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寂静。
萧太后原本黯淡的眼神中,瞬间爆发出惊愕的光芒,她难以置信地看着耶律大石,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称臣?向金人称臣?!”她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
耶律大石知道这个提议对于骄傲的契丹人来说,是何等的屈辱。
但他还是硬着头皮解释道:“太后,如今之势,不得不为。金人势如破竹,辽国连战连败,已是强弩之末。若能暂时称臣,换取喘息之机,或许能为日后复兴留下希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萧太后沉默了。
她缓缓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辽国昔日的辉煌,以及如今的衰败。
称臣,对于她来说,无疑是割肉剜心般的痛苦。
但正如耶律大石所说,如今辽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任何能够保全辽国的办法,都值得一试。
许久之后,萧太后缓缓睁开眼睛,她看着耶律大石,语气沉重地说道:“此事……容哀家再想想。”
耶律大石知道,萧太后这是动摇了。
他心中一喜,连忙叩首道:“臣遵旨。”殿内的气氛依旧凝重,但却多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易州城内,夕阳西下,将天空染成一片血红色。
萧干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向李处温府邸进发。
铁蹄踏在青石板路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仿佛要将整个易州城都踩在脚下。
百姓们听到动静,纷纷关门闭户,躲在家里瑟瑟发抖,生怕惹祸上身。
萧干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脸上带着一丝狰狞的笑容。
他身后的士兵,个个手持利刃,杀气腾腾,宛如一群嗜血的恶狼。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压抑的气氛,仿佛暴风雨即将来临。
很快,萧干的大军便来到了李处温府邸前。
只见府邸大门紧闭,门口站着一队汉人士兵,神情紧张地注视着他们。
这些汉人士兵,都是李处温招募的家丁,虽然人数不少,但与萧干手下的精锐相比,却显得不堪一击。
萧干勒住马缰,居高临下地看着眼前的汉人士兵,他冷笑一声,高声喝道:“尔等是何人?胆敢阻拦本将军!”
为首的汉人士兵硬着头皮上前一步,拱手说道:“将军息怒,我等乃是李府家丁,奉命守护府邸。”
萧干闻言,脸色一沉,怒喝道:“放肆!李处温犯上作乱,已被太后革职查办。本将军奉太后懿旨,前来捉拿钦犯,尔等还不速速退开,否则格杀勿论!”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道明黄色的懿旨,高高举起。
汉人士兵们看到懿旨,顿时脸色大变。
他们虽然是李府家丁,但地位卑微,怎敢违抗太后懿旨?
然而,若是就此退开,让萧干带走李处温,他们也难逃干系。
就在他们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身影突然从府内冲了出来。
只见一个年轻人,正是李处温的弟弟,李处能。
他面色慌张,气喘吁吁地跑到汉人士兵面前,大声喊道:“快!快回去禀报老爷,萧干带兵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