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的魂魄,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人的形体,消散了就化为气息,活着的时候魂魄聚集,死了就消散了。
普通人尚且没办法寻访,更何况是林黛玉呢?
你赶紧回去吧。”
宝玉听了,愣了半晌,道:
“既然说死者的魂魄都散了,那又为什么会有这个阴司呢?”
那人冷笑道:
“这阴司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
都是因为世俗之人沉迷于生死之说,编造出这些说法来警示世人,说是上天非常愤怒那些愚蠢的人,有的不安分守己,有的寿命还没到尽头就自己夭折了;
有的沉迷于淫欲,任性使气、逞凶斗狠,无缘无故自己丧命的人,就专门设立这个地狱,囚禁他们的魂魄,让他们遭受无尽的痛苦,来偿还生前的罪孽。
你要寻访黛玉,这是无缘无故地陷入困境。
而且黛玉已经归到太虚幻境了,你要是有心寻访她,就潜心修养,自然有相见的一天。
要是不安分守己,就会因为自行夭折的罪名,被囚禁在阴司,除了你的父母之外,想要见黛玉一面,终究是不可能的了。”
那人说完,从袖中取出一块石头,朝宝玉的心口扔了过来。
宝玉听了这些话,又被这石子打中的心窝,吓得想要回家,只是恨自己迷了路。
正在犹豫的时候,忽然听到那边有人喊他。
回头一看,不是别人,正是贾母、王夫人、宝钗、袭人等人围在身边哭泣叫喊着。自己依旧躺在床上。
看到桌上的红灯,窗前的皓月,依然身处锦绣繁华的世界之中。
定了定神一想,原来竟是一场大梦。
浑身冷汗淋漓,却觉得心里清爽了许多。
仔细一想,实在是无可奈何,只能长叹几声罢了。
宝钗早就知道黛玉已经去世,因为贾母等人不许众人告诉宝玉,怕他病情加重难以医治。
而她自己深知宝玉的病实际上是因为黛玉而起,丢失玉的事还在其次,所以趁着这个机会说明真相,让宝玉痛下决心,神魂归位,或许还能治愈他的病。
贾母、王夫人等不知道宝钗的用意,还责怪她鲁莽。
后来看到宝玉醒了过来,才放下心来。
马上到外书房请了毕大夫进来诊断。
毕大夫进来诊了脉,便说:
“奇怪!这次脉象平稳沉静,精神安宁,郁结之气也消散了,明天吃些调理的药,就有希望痊愈了。”
说完就出去了。
众人各自安心地散去。
袭人起初心里很埋怨宝钗不该告诉宝玉,只是嘴里不好说出来。
莺儿背地里也说宝钗:
“姑娘太性急了。”
宝钗道:
“你们懂什么!
好歹有我担着。”
宝钗任凭别人诽谤,并不在意,只是仔细观察宝玉的心病,暗自想办法治疗。
有一天,宝玉渐渐觉得神志安定了一些,虽然偶尔想起黛玉,还是有些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