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笑着说:
“你这猴儿!我在这儿和姨太太想着你林妹妹呢,你来说个笑话逗逗乐也就罢了,怎么还开起玩笑来了!
你不想让我们想你林妹妹,可别太得意了,你林妹妹要是恨你,将来你可别一个人到园子里去,小心她拉着你不依不饶的。”
凤姐笑着说:
“她才不会怨我呢。
她临死的时候咬牙切齿的,倒恨着宝玉呢。”
贾母和薛姨妈听着,还以为是玩笑话,也没在意,就说:
“你别瞎扯了。你去叫外头选个好日子,给你宝兄弟圆房吧。”
凤姐走了之后,选了个吉日,重新摆酒设宴,唱戏庆祝,宴请亲友。
这些暂且不提。
再说宝玉虽然病好了,身体复原了,有时候宝钗兴致来了,翻开书看看,和他谈论起来,宝玉对于眼前常见的东西,还能记得住,可要是说到机灵劲儿,就大不如从前那么灵活多变了,连他自己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宝钗心里清楚这是因为“通灵宝玉”丢了,才会这样。
倒是袭人常常说他:
“你怎么把以前的机灵劲儿都忘了?
那些老毛病忘了倒也好,可为什么你的脾气还是和以前一样,在道理上反倒更糊涂了呢?”
宝玉听了,也不生气,只是嘻嘻地笑。
有时候宝玉任性胡闹,多亏宝钗劝说,他才稍微收敛了一些。
袭人也能少费些口舌,只知道尽心尽力地服侍他。
其他丫头向来都仰慕宝钗端庄文静、平和待人的品性,个个都心服口服,所以一切都很安宁平静。
只是宝玉到底是个爱动不爱静的人,常常想到园子里去逛逛。
贾母等人一来怕他着凉受热,二来担心他触景生情,虽然黛玉的灵柩已经寄放在城外的庵里了,可潇湘馆依然是人去屋空,难免会勾起他的旧病,所以也不让他去。
况且亲戚姊妹们,像宝琴已经回到薛姨妈那边去了;
史湘云因为史侯回京城了,也被接回家去了,而且又有了出嫁的日子,所以不常来。
只有宝玉娶亲那天和吃喜酒那天,来过两次,也只是住在贾母那边。
因为宝玉已经成了亲,而她自己又快要出嫁了,所以也不像以前那样嘻嘻哈哈、谈笑自如了,就算有时候过来,也只是和宝钗说说话,见到宝玉,也不过是问个好而已;
邢岫烟则是在迎春出嫁之后,就跟着邢夫人走了;
李家姊妹也另外住在别处,就算跟着李婶娘过来,也不过是到太太们和姐妹们那儿请个安、问个好,然后就回到李纨那里住上一两天就走了:
所以园子里就只剩下李纨、探春、惜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贾母还想把李纨等人挪到别的地方住,可自从元妃去世后,家里的事情接二连三,也没时间顾及这件事。
现在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园子里还能住人,就打算等到秋天再挪。
这是以后的事,暂且不说。
且说贾政带着几个在京城请的幕僚,一路晓行夜宿,一天到了本省,见过上司之后,就到任上接了官印,开始处理事务,接着就检查盘查各个州县的粮米仓库。
贾政以前一直做京官,只知道郎中的事务都是差不多的事情,就算后来到外地任职,原本也是担任学差,和吏治方面的事情也没什么关系。
所以外省州县在折收粮米时,勒索乡间百姓的这些弊端,虽然也听别人说起过,但自己从来没有亲身经历过,他一心只想做个好官。
于是就和幕僚们商量,发布告示,严禁这些行为,并且告知一旦查出,必定详细参奏、揭发上报。
刚到任的时候,那些小官吏们果然很害怕,就想方设法地钻营,偏偏遇到贾政这么固执古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