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首辅大人示下。”
“这是昨日交上来的荐卷,其中,这十一份,立意、论调皆不符本次会试提前就讲明的题意,出题时,老夫就有言在先。”
“此次截搭题,意在远人不服而不能来,夷人畏威而不畏德,首倡镇压,国朝实例,不胜枚举,蒙古人、女真人、倭人、夷人、蛮人皆是如此。”
“蒙古人不感念国朝互市,屡屡抢掠互市,破坏规矩,女真犯上作乱,倭人亵渎朝贡,夷人劫掠海上,蛮人野心勃勃,意欲西南自立。”
“国朝是没有以德服人?还是没有教化在先?可结果,却尽是野心勃勃之辈,人心不足之徒,常言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既然教化无益,唯有镇压,此乃铁一般的事实,任何企图教化的理念,都不适合当下。”
“是以,这十一份试卷,与老夫出题时言明的立意不符,当为落卷,告诉诸位,就是想告诉大家,稍后遇见此类棱模两可的骑墙之徒,直接罢落即可,不必再荐。”
“下官明白了。”众人称是。
但翰林中,不少新起之秀却并不放弃。
史可程接到方以智的眼神,当即拱手道:“中堂大人,下官以为,文武并济,并非反对以为震慑蛮夷,而是以武为德刃,先剿后抚,当为良策。”
“这些文章,文武兼济,下官以为才更符合题意,就算与中堂大人最初定下的取仕标准稍有偏差,但也并非完全不对,不当一棍子打死。”
修撰刘必达也拱手道:“中堂大人,下官也以为,这些卷子的文笔,已然达到了进士的标准,就算主张文武并济,也属合情合理,并不违和。”
“下官请中堂大人给这些仕子一个机会,彰显公正,低低的取了便是,若是如此文章都落第,岂不寒了天下仕子的心嘛,还请中堂大人三思。”
“请首辅三思。”“来去不过十几份,取了倒也无碍,我看过有的卷子,确实不错。”
“是啊,这些文章并未主张以文御武,以德制夷,这么说来,也算不上不对,取了也没什么关系。”
“取了他们,那符合题意的卷子,岂不是要被挤出去十几个?这些仕子又何其无辜?”
“呵呵,那也是他文章写的不济,怪不得他人,文笔不够老道者,如何登临进士?”
“有道理。。。”“。。。”
下面议论纷纷,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闹哄哄的。
史可程他们,自然只听见他们想听到的,听闻有如此多的人支持,不管翰林院都认可自己等人的主张,其他同考官,不少侍郎也是应和,当即底气十足。
这可是硬刚首辅啊,要是成了,不仅帮助复社的中第,还能大大出名一番,不畏首辅强权,舍身为仕子争取利益,啧啧,这一番,定然能在全国仕林大大露脸扬名。
喜欢明中祖:朱慈烺请大家收藏:()明中祖:朱慈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