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何许人也?部堂大佬都要乖乖俯首听话,你一个小小的编修,简直是跳梁小丑般的存在,也敢质疑首辅威严?
你问问刚才在场的侍读侍讲以上,和各部侍郎,谁敢举手反对首辅?
其实,陈演毫不担心,一是因为对自己地位、威严的自信,二是他这几日巡场,自然早就看到过此类试卷了。
你以为持这种论调的,就这十几份?笑话,此类棱模两可的骑墙投机派,多了去了,这几日早就不知道筛下去多少了。
现在若是更改标准,你问问阅卷的这些官员,哪个愿意再重新过一遍?况且,本来答案是一,答对的有五百人,从中再挑出三四百的优秀者即可。
现在若是改成答案一、二都对,那不得立马有上千份正确答案,然后再从上千份筛选三四百份优秀者?简直不知所谓。
一场闹剧风波平息,并无影响阅卷工作继续。
内帘阅卷如火如荼,外帘的考试,也已完毕,第三场考完,第九天下午,开始放排,提前交卷的开始陆陆续续十人一波、百人一波的放出龙门。
饥寒交迫,熬夜伤神了九天的举人们,出了龙门,顾不得沮丧或者高兴,匆匆返回客栈、会馆、画舫,大吃一顿,酒足饭饱后,无心再管其他,纷纷倒头就睡。
考的好不好,睡醒再说吧。
南京各处,随着会试完毕,在放榜前的这段日子,许多地方大开盘口,进行押注,人物,自然都是各地解元,和闻名遐迩的神童、才子等等。
时间一晃而过,外间的一切,和内帘无关,此时,已是到了放榜前夕的下午,而内帘的阅卷,也终于完了。
陈演批完最后一份抬头望向满堂阅卷官,然后问道:“加上这一份,和总数差额多少?”
“回首辅,加上这最后一份,共三百零二份,根据南、北、中报考名额,以比例取量,此次会试当取贡士三百零三名,尚差一份南榜仕子。”司职的中书舍人禀报道。
“嗯,既如此,潜夫,你我扫房拾遗,选出最后一份如何?”陈演看向方孔炤问道。
“自当如此,首辅请。”
二人离去,前往各房拾遗。
这本身就是会试的惯有仪式,为的是彰显公正,不漏一名人才之举,阅卷时,陈演也是有意在控制数量,不料,最后只剩一个空缺。
不久,二人归来,手中都拿着几份试卷,由陈演开始,拾遗的七份试卷,当众一份份的传阅,最终,陈演中意一份,方孔炤也中意一份。
“首辅大人,下官以为,还是这份符合首辅出题的初衷,此文锋芒毕露,主张“以军功定边吏升迁”,字里行间少年锐气扑面,当为孙山。”方孔炤拱手道。
不少人也以为不错,点头认可。
喜欢明中祖:朱慈烺请大家收藏:()明中祖:朱慈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