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不是被奥匈帝国占领了吗?”
对施里芬来说,这算是不幸中的一点好消息。
黑山的油田已经是同盟国的占领区。
但不幸的是,黑山的石油产量连满足德国的生活物资需求都不够。
“是的,不过油田的核心地区,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都不是好对付的对手。”
塞尔维亚王国,就是他们暗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把全世界拖入了战争的深渊。
他们的恶行让德国不得不开辟第二战线,给了俄罗斯这个庞然大物出兵的借口。
这些家伙把《俄德互不侵犯条约》当成了废纸。
“这两个国家都是协约国成员吗?”
“是的。”
施里芬参谋总长微微低头,陷入了沉默。
参谋们看着他,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大决策,都紧张得不敢出声。
“哎……要想在巴尔干半岛攻略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就必须与人口众多的俄罗斯全面开战,但以德国陆军目前的兵力,根本不可能。”
啧。
施里芬参谋总长咂了下嘴。
几天前,他在柏林皇宫觐见了皇帝和帝国总理。
两位决策者向他提出的那个极具冲击性的战争策略,此刻在他脑海中回荡。
“没办法了。”
但现在德国也没有退路了。
德国不能因为区区石油就走向覆灭,作为普鲁士军人,他必须抱着拼尽最后一滴血的决心投入战争。
“既然如此,只能批准总体战了。”
总体战,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终极赌博。
(总体战,是1935德意志帝国陆军将领鲁登道夫提出的一个军事理论。他认为战争凌驾于政治之上,国家生活的所有方面平时就应服从战争准备的需要,并主张采取一切野蛮手段进行战争。这一理论对法西斯德国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倭国进行全面侵华战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书打乱时间线,借用一下这个理论。)
面对需要同时应对两线作战,甚至要对抗俄罗斯的施里芬参谋总长,最终不得不展现出军国主义的真面目。
“总体战……吗?”
“这是一种将德国的全部力量集中投入战争,把德国改造成战争机器的战争形态。”
“全部投入战争……”
“没错,德国男性将被征召入伍,就连家中的妇女和老人也要走出家门,去运转军工厂。”
“……”
参谋们一时有些震惊。
但他们并非对总体战本身的极端性感到震惊。
对于深陷军国主义的普鲁士容克贵族们来说,这就像呼吸一样平常。
“……确实,除了总体战,似乎没有别的办法了。”
参谋们对德国目前的局势感到震惊,意识到唯有总体战这最后一招。
但他们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其他对策。
“德国军队目前兵力不足。”
“俄罗斯的军队规模超乎想象。截获的东线后方电报显示,预计下一次冬季攻势的兵力将是上次的两倍以上。”
“两百万?”
柏林参谋部一片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