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这事儿肯定还没完吧?
那当然。
杜鲁门微微勾起嘴角。
美国的舆论攻势可不会就此结束。
因为对俄罗斯的利己主义感到愤怒的国家,可不止一两个。
唰——沙沙——
杜鲁门在纸条末尾用小字写道。
——您可以期待。
杜鲁门和罗斯福,实际上这届罗斯福政府也是我们两人相互妥协、相互配合的局面,最终我们建立了最佳的政治合作伙伴关系。
杜鲁门轻轻抿着快要上扬的嘴角。
‘一切都是为了美国。’
这始终是为美国霸权主义迈出的步伐。
>>>
砰!
“俄罗斯为了自己生存,竟要抛弃西方世界!!!”
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前的演讲台。
极度愤怒的罗伯特首相登上演讲台,用力挥舞着手臂,谴责俄罗斯。
本来作为协约国,不应该对德国第9集团军的油田事件一无所知,而且在附近的奥斯曼战线,有英国军队驻守。
“这是作为同盟国绝对无法容忍的极端国家利己主义!有谁能相信,一个国家竟如此厚颜无耻地只想自己活下去!!!”
英国的战争狂热情绪瞬间被点燃,报告很快就送到了首相办公室,白宫也分享了相关信息。
“英国、法国、美国,组成协约国的三个国家,都是德国先宣战或挑起战争的。但俄罗斯呢?”
俄罗斯的情况不同。
“俄罗斯是违背了作为局部战争根源的《俄德互不侵犯条约》,从而引发战争的国家!!!”
罗伯特首相将一直以来积压的愤怒全部发泄出来。
记者席上的记者们表情严肃地记录着新闻。
他们也是英国人,能理解罗伯特首相的愤怒。
“如果没有《俄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根本不会在七天内进攻法国!所以,俄罗斯间接对战争爆发负有责任!”
咔嚓!咔嚓!
闪烁的闪光灯。
首相的话听起来句句在理。
至少在场听演讲的记者们是这么认为的。
“而这次,俄罗斯竟然公然破坏《俄德互不侵犯条约》,还宣战!结果呢?你们知道结果是什么吗?”
从内心深处涌起的愤怒。
记者们感同身受,在场的记者中,没有人不了解国际形势。
“对!引发了全面动员!!!”
砰!
罗伯特首相的拳头砸得渗出血来。
尽管鲜血溅到了记者们的相机镜头上,但沉浸在演讲中的听众们,目光始终没有从罗伯特首相身上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