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还觉着这夏姑娘出众,没想也是个欠考虑的,毕竟还是年轻,不懂得事事轻重。
王夫人虽心中极不自在,但还勉强着想些理由,给夏姑娘做些开脱。
因她极不愿意承认,自己一向看重的夏姑娘,几个月后就要进门的儿媳妇,竟也是个不省心的……
……
这种微微奇怪的场合,原本薛姨妈最懂疏通气氛,只是她和姐姐已生嫌隙,一时也没想好要开口。
迎春、黛玉、宝钗等人是晚辈,自然不会这关口多嘴。
倒是忠靖侯李氏身为侯夫人,是个见过世面的老练人。
按她心中意思,夏家作为二房姻亲,送腊月节礼,送一份给琮哥儿,也在熟络交际常理。
毕竟贾琮是贾家两府家主,贾家玉字辈最贵重之人,二房要在贾家稳妥立足,贾琮的言行态度至关重要。
如果夏家长辈来送这份节礼,那自然没有半点闲话,只是这未过门的小媳妇来送,多少有些失了避嫌。
只是方才夏家婆子说过,送琮哥儿这份礼数,里头要带着二丫头迎春,这也将一丝不妥,全都遮盖过去。
如果这等细巧安排,也是这夏家媳妇的手段,李氏倒觉得她很有些泼辣,而且心机不俗。
里外看着竟有几分凤姑娘的架势,宝玉能娶到这种顶事媳妇,也算二房捡到大便宜了。
李氏见姑太太倒没太在意,因在姑太太眼里,左右夏家的礼数没大毛病。
只是王夫人脸色有些难看,必觉得儿媳妇和琮哥儿送礼,削了她自己的脸面。
贾史两家是极亲近的姻亲,日常走动本就比别家多些,加上史湘云的缘故,两家越发知根知底。
李氏多少也曾听说,王夫人对贾琮承袭荣国爵,全盘得了贾门西府家业,一直心怀不满。
这会子她没进门的儿媳妇,给贾琮送的礼数盖过她,王夫人自然很不自在。
但是史家如今和贾琮关系密切,忠靖侯李氏深知其中份量。
不单姑太太和二嫂早有默契,要撮合贾琮和史湘云的姻缘。
更因老爷和贾琮同为圣上心腹之臣,老爷对贾琮的才略也赞不绝口,心中十分看重。
贾琮不过才十五岁,便已身负双爵,文武鼎盛,将来必定前途无量,对史家必是极大臂助。
在忠靖侯李氏的眼中,已将贾琮视为史家一份子,言辞举动自然要有护短。
她见到现场气氛有些异样,笑道:“姑太太这未过门的孙媳妇,可真是个贤惠知礼之人。
你瞧她送的这些礼数,考虑的多周到细密,连二丫头都想到了,姑娘家有这等心思,也是极其难得的。
这姑娘将来进门之后,姑嫂妯娌必定和睦,我就说老太太有福气,这孙媳妇找的可真如意。”
……
李氏这话说的很是体面,将夏姑娘送礼隐约的不妥,不着痕迹的遮掩过去,让人听了觉得大有道理。
贾母笑道:“你这话说的有理,夏姑娘不过才二八,这等大方爽利,又懂得礼数,也算十分难得的。”
薛姨妈也跟着凑趣,说了夏姑娘几句好话,反正花花轿子众人抬,顺水推舟罢了。
王夫人听了众人捧场,脸上那份不自在,才慢慢就此淡去。
只是黛玉、探春等都是细心之人,刚才夏家婆子的话语,她们都听出些错漏出来。
这位夏姑娘来过府上多次,上回王夫人在东路院过生辰,姊妹们甚至还与她同桌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