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济格的担心有点多余了。若换做寻常时候,左梦庚都有可能投降,但现在他却被逼上了梁山,不得不死守襄阳了。为何呢?因为襄阳对面的岘山大营里,就有他的死对头——金声桓。
这襄阳城里,谁都可以投降,唯独他降不得,他知道一旦自己降了明军,金声桓是不会放过他的。而且城里的一万两千左军也不会投降,他们都是左军嫡系,受左氏父子恩养多年,忠心耿耿。此外樊城那边还有阿济格的两万援军掠阵,也给了襄阳城里莫名的信心,至少在短时间内,襄阳城还是稳得住。
不过阿济格也太看得起左梦庚了,作为荆楚军团的统帅,李昭还没到想要劝降左梦庚的地步。在他眼里,此人不过是臭鱼烂虾而已,还不配他来劝降。
左梦庚不是南宋吕文焕,他李昭也不是蒙古人!襄阳,他志在必得!
有了鏖战岗大营牵制樊城清军,岘山大营的明军终于又可以继续进攻襄阳了。正月二十九日,李昭坐镇鏖战岗大营,亲自调度襄阳攻城战。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明军将士们都将棉衣裹得紧紧的,随后在五更时辰便用过早饭,开始磨刀擦枪、活动身体,准备战前的预备工作了。
今天负责攻城的是金声桓所部。他与左梦庚旧怨深重,再加上自己刚反正不久,也急于立功,于是就主动请缨攻城。
岘山大营里的这七千金部将士,现在还穿戴着绿营兵的蓝色棉甲、头上带有护耳的冬帽,与大营里其他各部明军飞碟盔、黑色布面甲的军服装束,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很像是清军混入了明营之中。这主要是因为明军的军装甲胄都是潭州金牛湾生产的,而正月里战事正急,后方的这些军装甲胄都还没来得及运送至襄阳前线,也就使得反正的金部将士都还没来得及换装。不过这些问题也不大,毕竟都割掉辫子了,明军也还是分辨得出敌友的。
退守岘山大营的这十多天,金李杜三部将士并非什么事都没干。为了破襄阳的护城河,老成持重的李过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提出可以将攻城所用的云梯进行改造,将其加长加宽加固,还能平放,以用作浮桥。这个想法得到了金声桓和杜仕希的认可,并让随营工匠成功打造了一台可移动式的推车浮桥,然后还在营中进行了演练,发现效果还很好。然后为了能适应战场环境,工匠们又将桥木板子设计成了伸缩式。临战时,前线士卒只需要将推车推至护城河边,然后再将悬空的桥木板子借助重力倒下,上方的十多节板子就能自动拼接完成,非常巧妙。
于是在这十多天里,岘山大营的军汉和工匠们,昼夜不息的赶工制造了二十多台推车浮桥,就等着冲破襄阳那长达两百五十米的护城河。
辰时,初春的暖阳刺破寒雾,襄阳城西面鼓角争鸣,大战正式拉开序幕。
金声桓将部众分成三个波次,并以麾下三大参将分领之,他自己则率亲兵在后督阵。随着令旗挥舞,担当第一攻击波次的三千人发动了进攻,前排高举盾牌,将二十多辆推车浮桥向护城河边上缓缓推去。
此时坐镇襄阳城西门的左梦庚见此,立马就知道明军想要借此搭建浮桥,于是急忙令炮兵将城墙上的十二门红夷大炮点燃。十二枚硕大的铁弹随即喷射而出,砸向行进中的金部士卒。红夷大炮的准头有限,守军本意是想将这些怪异的推车砸毁,但落点却砸到了推车的周围,将三十多个准备搭建浮桥的士卒给当场滚成残肢断臂。几分钟后,第二轮炮弹又至,这次准头稍好,将两台推车浮桥给砸成了两半。
城墙上的左梦庚看见战果后,心中大喜,大喊着要给金声桓点颜色看看。
不过好在红夷大炮的装填和发射时间都比较长,趁这个空隙时间,金部将士们连忙使出吃奶的劲,将推车推向护城河边。有手脚快的军汉已经开始操作车子上的桥木板子了,只要将这些板子放下来,这座浮桥也就搭建完成,但偏偏那该死的炮又响起来了。
襄阳城上的这些红夷大炮还是崇祯帝在位时,为防贼而设,却没想到今天用在了明军身上。岘山大营里的金李杜三部明军,同属步军建制,军中都没有火炮配属,所以城下的金部将士只能冒着炮弹作战,也让左梦庚在襄阳上大出了一把风头。其实鏖战岗大营里倒是有炮,不过还隔着一条汉江,由于事先金李杜三位主将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所以也就没有去往鏖战岗那边调炮过来。
龙泉伯杜仕希一边用单筒望远镜观察战局,一边说道:“还是要以炮制炮啊!”
忠贞营主将、赤心侯李过,闻言后点了点头,但没有接话。他不是孙家军嫡系,要调炮也是杜仕希去向李昭调。
战场上,金部士卒在挨了左军五轮重炮轰击后,终于是将剩余完好的十七台推车浮桥全部放下,建立起了通往襄阳城的临时通道。瞅见这一幕后,在后排等得不耐烦了的军汉们,顿时就像开闸的洪水一样,纷纷踏上浮桥,涌向襄阳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英王阿济格一直在樊城上面观察襄阳这边的战况。他看到明军破掉了护城河,心中虽然明白襄阳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失陷,但他此时也必须要出兵滋扰明军才行。因为襄阳事关中原和关中安危,自己不能冒半分险。于是急调两千八旗铁骑绕道汉江上游,准备袭击南岸明军后方。
不过阿济格的谋划注定要成空。李昭坐镇鏖战岗大营,就是为了监视樊城动向。两千八旗铁骑刚出樊城北门,旋即就被明军盯上了。随后李昭从各军抽调的八百“夜不收”,不紧不慢的黏在了八旗兵的屁股后面。说实话这八百骑虽然是李昭兵团的精锐,但数量实在太少了,都不够八旗铁骑打的。可李昭精明得很,他才不会拿手里的宝贝疙瘩去送人头,他只令这八百明军骑兵像臭屁虫一样,跟在清军的马屁股后面吹灰。
八旗兵们被这股明骑一路跟踪了四五十里,打又打不到,赶又赶不走,想要分兵奔袭呢,又怕尾巴被明军骑兵吃掉,搞得八旗兵们很是恼火。而且此时前往南岸突袭明军的任务俨然已经失败,若是明军此时有防,说不定这两千骑都会被明军吃掉。于是领队的八旗佐领只好带着这两千骑兵又灰溜溜的返回了樊城。
阿济格在得知明军战术后,心中也很是无奈,他没有怪罪部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对岸的襄阳城。那里火光震天、喊杀声终日不绝。
他呵出一口白气,叹道:“唔,这局该如何破?”
喜欢隆武:朱与孙,共天下?请大家收藏:()隆武:朱与孙,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