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权倾天下,从被流放开始 > 第383章 耐人寻味(第1页)

第383章 耐人寻味(第1页)

翰林院是天下闻名的大儒和名士聚集的地方,更是大梁的人才储备基地。

大梁有着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规矩。

从翰林院出来的人,即便是不能入阁为相,将来必定会成为大梁朝廷中的名臣干吏。

众所周知。

萧乐康不学无术,整日只知道吃喝玩乐。

在文学上没有半点造诣。

相比太子和晋王来说,无论从哪个方面讲,燕王萧乐康都没有任何的优势。

梁帝却让萧乐康入主翰林院编修国史,分明是想让他在大儒和士子之中树立威望的心思。

这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意思。

便十分的耐人寻味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沈青辰与萧乐康相交莫逆,此事整个京城无人不知。

难怪陛下如此不遗余力的培养沈青辰。

其实为的是燕王萧乐康?

梁帝一封圣旨,仿佛是扔进平静湖水的一块大石,立刻在大梁朝廷中激起了千层浪。

京城的权贵们对此议论纷纷。

很多人突然现。

燕王萧乐康好像不是想象中的那般不堪……

内阁辅岳穆清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顿时满脸的惊愕。

心里仿佛掀起了巨浪,让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当初户部侍郎赵维桢举荐萧乐康去南阳府赈灾平乱的时候,岳穆清便觉察出来。

沈青辰是在有意为萧乐康积累政绩。

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梁帝注意到萧乐康。

同时还能让萧乐康进入朝臣的视线。

南阳府赈灾之事,萧乐康没让梁帝失望。

虽然萧乐康能力有限,但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从来没有指手画脚。

反而十分的从谏如流。

在大梁朝臣的心里,只有善于纳谏的皇帝,才是一个好皇帝。

通过此事之后。

大梁的朝臣们对萧乐康的印象大为改观。

梁帝也现自己的这个儿子也并非一无是处……

岳穆清心里很明白。

沈青辰如此处心积虑的为萧乐康造势,为的就是有一天能够扳倒太子。

本来岳穆清对此有些不以为然。

你一个十多岁的小娃娃,而且出身寒门,身后毫无底蕴,如何能和一国太子抗衡?

但岳穆清却万万没想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