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勤礼是想着狄仁杰,其实不止他自己,还有狄知逊与许敬宗。
本来就是在京兆府众人眼皮底下长大的孩子。
颜勤礼看罢了文书上的事,道“刘仁轨推举你任京兆府尹。”
张大安行礼道“下官惭愧。”
“朝中新任命要在来年的上元节之后,等到了上元节安西军也该都到长安城了,到时候会有不少新任命。”颜勤礼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先适应如今的长安变化。”
张大安作揖道“谢颜府尹照拂。”
颜勤礼道“你能不能成为京兆府尹也不是一封举荐奏章可以决定的,朝中的任命都要经过中书省复议再复议,特别是升迁与贬黜的事宜,如今中书省有十六个中书侍郎,届时有的热闹了。”
言罢,颜勤礼看着外面的夜色道“你还记得许圉师吗?”
“记得。”
“今年,陛下让他任中书省侍郎身兼河道监正,这朝堂早就不一样了,你且多看看吧。”
颜勤礼离开之后,张大安还站在原地,因已入夜了,京兆府的堂内只有烛火点着,显得有些昏暗。
从西域回到长安城的张大安反倒是有些水土不服了,这两年在外都习惯了,再回到长安颇有种不适应的感觉。
翌日,张大安就回家祭拜了过世多年的父亲,离家多年总算是回来了。
之后,张大安又去拜会了张柬之,还要给狄仁杰送信的。
如今的张柬之留着短须,正在给一群新晋的官吏讲课。
文林馆,多是官吏上任之前要来的这里经过考试的地方。
朝中将这里当作官吏上任前,进行再教导的学馆。
张大安拿着狄仁杰书信等在门外,听着张柬之给这些人讲述,这里讲的多是一些郑公当年留下来的话语。
还有一些戒奢以俭的话语。
正因这里是关中,陛下才一直倡导戒奢以俭,否则关中这么多人口,如何去养?
一边关中要不断地吸纳资源,不断地储备资源,一方面人们也要节约。
为了关中长久之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要简朴生存。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活法,贞观年间或许不必如此,因当时的关中还没有这么多人口,可也没好太多。
如今关中粮食又到了八钱一斗,可谁要是浪费粮食与水,都会被人数落。
为了不被人数落,就连大人都要从小教导孩子,要节俭。
等讲课结束了,张柬之得到书童的禀报,这才走出来,道“张大安?”
“正是。”
张柬之解释道“这几个书童都是李善的弟弟,李善是老夫收的门生。”
弟子或许只能有一两个,但门生可以有很多个。
也就是说张柬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弟子。
张大安递上书信道“这是狄仁杰让在下送来的。”
张柬之拿过书信一边看着一边走着,又道“慕容顺也加入远征了?”
“那时候下官就离开了葱岭,之后的战事在下就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