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官,别说我们没见识。”
“这里是顺义省,大洋马最多的地方,我早就想见识一下了。”
“对啊对啊,大和抚子虽然不错,但时间久了总觉得就那样。”
“哎我说哥几个,这里的大洋马,会不会和南美那边的差不多?”
“应该不一样,好像这边白点。”
后座众人七嘴八舌的说道。
很快,小汽车进入了罗湾市区。。。。。。
只见满大街都是汉语,满街商铺都是中文牌匾。
罗湾在第一次夏米战争中,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
也就轰炸机偶尔光顾过几次。
因此,罗湾市保留了大量西方建筑。
只不过和满街的中文配合在一起,显的有些不伦不类。
街道两旁的行人,大部分都是夏人。
但也能随时看到一些其他人种,除了白人,最多的就是印第安人。
帝国对米军战俘的分化工作持续了数年。
农具地位最低,然后是白人,最高的就是印第安人。
但帝国喜欢用农具管理白人。
别问为什么,奴隶管理起之前的主人时,表现的更加优越。。。。。。
也因此,战争结束后,大量生活在米国保留地内的印第安人,集体迁入了顺义省和新义省。
大约有260万印第安人生活在这两个省。
对于印第安人,帝国接纳了他们,但国籍并没有发放。
而是私底下对那些部落头人承诺,帝国会在某个时间支持印第安建立自己的国家。
这让迁入的印第安人高兴疯了!
印第安人太惨了,1500年西方人估算。
生活在北美的印第安人有5000万左右的人口。
经过几个世纪的繁衍,现在的印第安人口,也才堪堪追平1500年的水准。
可想而知,印第安人在北美的生活有多凄惨。
而帝国虽然也是流氓行径,但口碑很好,说到做到。
这一点是全世界公认的。
因此,大量的印第安人涌入,并拿着帝国暂住证,
一边接受现代化教育,一边接受帝国的军事指导。
由于保密性,印第安人并没有成立自己的武装。
而是顶着外籍兵团的名号,单独组建了两个步兵师。
生活在此地的白人,也多是刚刚移民不到20年的其他欧洲裔。
多是苏格兰、爱尔兰、德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