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千门36天局 > 第4章 玄机(第6页)

第4章 玄机(第6页)

“很好,我以后就到这里来住。”沓玉脱口而出。

师太心里一惊,她果然与晋祠有缘。

“夫人富贵中人,何出此言?"

沓玉凄然一笑,便匆匆地上了台阶。师太连忙跟上来,老爷虽说自便,却也没有真正自便的道理。

李渊在大殿里绕了一圈,然后燃了一柱香,非常虔诚地对着殿里供奉的唐叔虞,三跪九叩头越来。

站在一边的刘世龙开头有点吃惊,唐公何以对一个古人如此顶礼膜拜,行天子之礼?可是脑筋一转,便悟出了其中的奥妙。

刘世龙是个满腹经纶的人,自然知道尧时便在太原筑唐城,殷商为唐国;他自然也会想起太史公记下来的这段故事:

“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日:”以此封君。“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日:”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于是遂封叔虞于唐。”

叔虞死后,其子燮父困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

唐公留守唐地,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上天的启示?唐公如此虔诚膜拜,不会是一点想法也没有的吧?这么想着,刘世龙似乎窥视到李渊心中的一个什么秘密,自己反倒吃了一惊。这位唐公,真正是不可小看的啊!

李渊一行人拜罢唐叔虞,走出大殿。在阶上,刘世龙试探地说:

“唐公对晋祠可谓情有独钟啊!"

”叔虞之封唐地乃成王的一句戏言,实不足道也。“李渊笑着说。

这话在别人听来,或许没有什么意思,但在刘世龙听来,却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了。

下了台阶,便是一棵大柏树,郁郁苍苍,据说这是当年叔虞手植。李渊在树下站了一会儿,意味深长地向刘世龙微微一笑,又掩饰地说:“四处走走吧!"

刘世龙是当地人,自然就成了导游。

”晋阳之胜在晋祠,晋祠之美在晋水,晋水之泉,以难老泉为最。唐公先看“难老泉”如何?“刘世龙说。

李渊点头,他们便在刘世龙的带领下,穿过回廊,跨过曲桥,拾阶而上。刘世龙边走边说:

”这难老之名,取于《诗经》《鲁颂》永锡难老之句,涓涓之流,生生不息,青春常在。“

说着,也就到了难老泉。果然是好泉。只见那泉水从石间涌出,汇成清潭,水中萍莎星星,彩石斑烂,鱼儿悠游,雾霁蒙蒙,波光粼粼。

李渊站在潭边,很有兴趣地看着水中的游鱼,突然又听到叮叮咚咚的水声,原这潭水溢出之后,顺着长满青苔的一片巨石,直落到下面一个更小的潭里,溅出许多水花,还有一两条小鱼被水冲到下面的石上,蹦了几下,又落入小潭中,瞬间便不见了。

那泉水溢出小潭,分成四股在祠中环绕,蜿蜒而去,像绿色的玉带,把那些个楼台亭阁像珠子一样地串连起来,再从从容容地向那幽深的林中流去。

头上日影迷离,脚下流水淙淙。李渊走进潭边的一块草坪,说:

“何不在此小酌几杯。”

“难得唐公有此雅兴。”刘世龙说:“来个一醉方休!"

”醉卧山林亦不失为人生一大乐趣,摆酒侍候。“

李渊就在难老泉边和刘世龙喝酒,一直喝到日沉西山,古柏生烟。

李世民接到李渊的密信,立即向云定兴告假,带着几十个心腹兵丁,马不停蹄地赶回晋阳。到晋阳已是正午,吃过饭,亲点三千精骑,每人带足三天的食物,原地待命。李世民做完了这些事情,也不在府内逗留,悄悄地溜进晋阳令刘文静的家中,一直待到夜幕降临,斗牛升天。

这是一个深秋的夜晚,冷风阵阵,黑夜沉沉。李世民带着三千轻骑,离开大道,悄悄地沿着小路向晋祠移动。三更时分,这三千轻骑便都隐没在悬瓮山黛色的树林之中。

李世民在阶上碰到刘世龙,两人都吃了一惊,他们没有见过面。但刘世龙早就听说过李渊的二公子英俊魁伟,胆识过人,虽在夜光之中,却有一股英气袭人,便认定是李世民了,他说:

“小将军莫非就是唐公的二公子?"

”在下正是。请问大人。。。。。。“李世民连忙答礼。”在下乃晋阳乡长刘世龙。唐公在后厢房等候公子。在下急于返城,恕不奉陪了。“

”刘大人好走。“李世民揖手道。

他站在台阶上看着刘世龙消逝在树丛中。心想,父亲急命我上山,却又要他连夜下山,一定有什么大的行动。这么想着,心中暗喜。圣上任命父亲留守太原,乃天赐良机,他最担心的就是父亲错过了这样的机会。

李世民走进房间时,沓玉正要侍候李渊睡下。她看到李世民,觉得意外,叫了声二少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