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朱祐樘,仍旧没把自己摆在九五之尊的位置上,并未在朝会上称孤道寡,甚至连岳父都喊出来了,显得平易近人。
张峦走列道:“臣认为,翰林院侍读谢迁才德兼优,处置事务可说非常有条理,与他交谈日深,愈发觉得他见事明敏,善持论,可入宰辅之位,故此臣举荐谢迁。”
在场很多人都觉得莫名其妙。
你张峦之前不是说保举徐溥吗?
怎么现在改而支持谢迁了?
谢迁听到这话,并没有觉得有多荣幸,反而怪张峦把自己架到火上烤。
我明明没入阁的资格,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很欠缺,可你非说看好我,别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跟你勾连有多深呢。
你既要举荐,大可举荐刘健,干嘛非要往我头上扣屎盆子呢?
朱祐樘点头嘉许:“谢先生的能力的确很强,我也深有体会,那现在还有旁的人选要推荐吗?没有的话,就从以上四人中挑选出一两位入阁,辅佐政务。”
皇帝突然定下基调,不是严格限定只入阁一人,而是“一二人”,这就给在场的文武官员留下充足的遐想空间……皇帝对于眼下内阁的两位都不太满意。
毕竟新增入阁一人,还可以说是去帮现在内阁二人组分担一下政务你一下子入阁俩这不代表前面两个随时都会被撤换?或单纯就是觉得他们能力不行,得多增加几人干活,才好把政局稳定下来?
人选初步选定。
有徐溥、张峦、徐琼和谢迁四人,算是入围到最后的决赛。
大明已经很久没有廷推的环节,接下来就是由推选人出来说明,这些候选者在入阁这件事上的优势在于何处。
因为万安本身就是首辅大学士,文官魁首,所以他率先代表内阁出来说话,把张峦好一顿夸。
且每一句开头都是“先皇在时”。
好似生怕别人不知道,张峦其实是朱见深给一步步提拔起来的,跟眼下的新皇并无多大关系。
“先皇在时,曾屡次对阁部提及,张峦有治世之才,且多番以朝事问询,由他给出解决方案,每每触及核心事务,张峦都能做到游刃有余,且能恪尽职守,令人感佩不已”“先皇在时,曾多番委命张峦重要差事,由鸿胪寺迁太常寺,又迁翰林院、詹事府、礼部等,还曾兼管太医院,他都能顺利完成先皇交托,不辞辛劳,实乃人臣楷模!”
张峦作为当事人,听了万安的一番推荐词,自己也很迷惑。
这他娘的说的是我吗?
除了名字是我外,别的内容好像跟我没什么关系啊。
先皇什么时候拿朝事来问我意见了?
还有,先皇又几时给我委派什么重要差事了?充其量就是给我安了许多头衔,我都没去衙门履职好不好?
万安一番推荐词说完,退回臣班,腰杆挺得笔直,环顾左右,气定神闲,大有一种为国举荐贤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架势,只是在场已经没几个人把他这个万岁阁老当回事。
朱祐樘听完,点头道:“万阁老说得有一定道理。岳父,你认为呢?”
“请恕臣不能从命。”
张峦走了出来,毫不客气便回绝了,“臣非自谦,乃臣从出身到经历,再到为官的资历,完全达不到入阁的标准,臣甚至不懂如何拟定票拟,又未曾在翰林院中有过多少当差的经验,臣要学的地方还有很多。”
怀恩有些惊讶,世间还真有人不被高官厚禄所诱惑,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连入阁这种好事都主动往外推,真是异数啊!
当即朗声道:“张侍郎,现在朝中不少人推荐你,其实资历什么的都是其次,主要是看你的真实意愿如何。”
这话其实就是在点醒张峦,你若真不愿意参加入阁竞选的话,回绝就得更坚决些,如此才能堵住那些想你上位的人的嘴。
张峦似乎领会到这层含义,又急切表态:“臣连翰林院的差事都无法胜任,一旦有重要差事接手,基本都得求助于谢迁等人,每每思及此,臣都无地自容,如今更是被推举入阁,臣臣想找地缝钻进去。”
“哈哈”
在场有人已忍不住笑出声来。
要说随和,眼前这位国丈堪称个中表率,真是一点儿架子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