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 第107章 多元视角下的经典解读(第2页)

第107章 多元视角下的经典解读(第2页)

鲁迅还指出《红楼梦》打破了传统小说“大团圆”结局的写法。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很多作品都以团圆结局来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给人一种虚假的安慰。而《红楼梦》则以悲剧收场,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抗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府的兴衰沉浮,都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残酷和无奈。这种悲剧结局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们对人生和社会有更深刻的思考。

鲁迅对宝玉形象也有独特的见解。他认为贾宝玉是一个“爱博而心劳”的人。宝玉对身边的女子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尊重她们、爱护她们,平等地对待她们。他的这种情感并非是简单的男女之情,而是一种对人性的尊重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然而,他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中,受到各种封建礼教的束缚,他的理想和追求无法实现,只能在痛苦和无奈中挣扎。这种“爱博而心劳”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让我们看到了这部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创新之处,它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为中国文学的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3.周汝昌:中华民族的文化小说

周汝昌先生对《红楼梦》有着极高的评价,他认为《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一部“文化小说”,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红楼梦》的独特价值和文化内涵。

周汝昌先生指出,《红楼梦》以重人、爱心、唯人为中心思想。书中对人物的刻画细腻入微,每一个角色都有血有肉,充满了人性的光辉。贾宝玉尊重女性,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他对身边的女子关怀备至,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关爱。林黛玉虽然多愁善感,但她的情感真挚而纯粹,她对贾宝玉的爱情坚贞不渝,展现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这种对人的重视和关爱,贯穿了整部作品,使《红楼梦》具有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红楼梦》是中华文化代表性最强的作品。它宛如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涵盖了诗词、绘画、书法、建筑、医药、饮食等众多领域的知识。书中的诗词优美动人,富有意境,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对大观园的描写,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水平;而关于医药、饮食等方面的记载,更是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阅读《红楼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周汝昌先生对《红楼梦》的学识和素养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曹雪芹学识极广博,素养极高深。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充分运用了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才华,将各种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作品中。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展跌宕起伏,语言表达优美典雅,这些都体现了他高的文学素养。同时,曹雪芹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细腻描绘,也显示了他卓越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

周汝昌先生眼中的《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性的美好,成为了中华文化代表性最强的作品之一。

三、名人对《红楼梦》人物形象的剖析

1.贾宝玉:叛逆与纯真的矛盾体

名人对贾宝玉的解读,多聚焦于其叛逆性格。他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却对功名利禄极为鄙视。在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且读书多为求取功名的时代,贾宝玉却视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为“国贼禄蠹”。他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对那些热衷于仕途经济的人嗤之以鼻。当史湘云劝他关心“经济仕途”时,他立刻表现出反感,甚至下了逐客令,可见他对功名利禄的厌恶之深。

贾宝玉还坚决反对“八股”。“八股”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但贾宝玉认为“八股”文章空洞无物,是束缚人思想的工具。他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钻研这些东西,而是更喜欢读一些诗词歌赋、杂学旁收的书籍。他的这种态度,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一种挑战,体现了他叛逆的精神。

他对“程朱”理学也提出了质疑。“程朱”理学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范。然而,贾宝玉却不认同这种思想。他尊重人性,追求自由,认为人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而不是被封建礼教所束缚。他的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非常大胆和前卫的。

在爱情婚姻方面,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他与林黛玉的爱情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基础上的。他们都厌恶封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追求真挚的感情。贾宝玉不在乎林黛玉的家世和财富,只在乎她的才华和品格。他希望能够与林黛玉自由地相爱,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这种对爱情自由的追求,也是他叛逆性格的一种体现。

同时,贾宝玉性格中还有纯真善良的一面。王蒙认为,贾宝玉“几乎说不上他品行上特别是私德上有什么恶的方面”,他“甚至可以算得上‘除了两个狮子都不干净’的贾府中的天使”。他对身边的丫鬟们都非常尊重和关爱,平等地对待她们。他会为丫鬟们的不幸遭遇而伤心落泪,尽力帮助她们解决困难。他的纯真善良,在那个复杂的封建贵族家庭中显得尤为珍贵。

脂砚斋评论贾宝玉为“今古未有之一人”,着重落实在“人”这个字上。他丰富的个性中有着人类普遍存在的人性特点,他的叛逆与纯真并存,使他成为了一个鲜活的、独特的人物形象,也让他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林黛玉:多愁善感的叛逆者

名人对林黛玉多愁善感性格的成因有着深刻的分析,其中寄人篱下的处境是重要因素之一。林黛玉自幼父母双亡,不得不投奔贾府。在这个表面繁华却人际关系复杂的大家庭里,她没有真正的依靠。尽管贾府众人对她还算照顾,但她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外人,言行举止都需小心翼翼。这种缺乏安全感的生活状态,使她内心敏感而脆弱,常常自怨自艾。例如,在与贾宝玉相处时,她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心生猜疑,担心自己在贾府的地位和与宝玉的感情。她看到落花会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不禁悲从中来,葬花之举正是她内心孤独和哀愁的深刻体现。

对爱情的执着也是林黛玉多愁善感的重要原因。贾宝玉的出现,给她带来了爱情的希望。然而,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他们的爱情充满了波折和不确定性。贾宝玉身边围绕着众多女子,这让林黛玉时常陷入患得患失的情绪中。“和贾宝玉的一次欢悦交谈,会带来艳阳高照;和贾宝玉的一次误会,马上就会阴云满空”,马瑞芳的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林黛玉在爱情中的情绪起伏。她把全部的情感都寄托在贾宝玉身上,爱情的一丝波澜都会引她内心的巨大波澜。当她得知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事已成定局时,绝望至极,最终泪尽而逝,这段爱情悲剧也将她的多愁善感推向了极致。

林黛玉不仅多愁善感,还具有叛逆精神。她蔑视功名权贵,对封建社会的功名利禄观念嗤之以鼻。在那个男子追求科举入仕、女子遵循三从四德的时代,林黛玉却不屑于这些世俗的追求。她不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反而与他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共同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她的这种叛逆精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难能可贵的。

王昆仑说林黛玉“把全部自我沉浸在感情的深海中,呼吸着咀嚼着这里边的一切,从这里面酿造出她自己的思想,性格,情绪,嗜好,以及她精巧的语言与幽美的诗歌;以后,就在这里面消灭了她自己”。她用自己的一生,唱出了一缠绵哀艳的恋歌,她的多愁善感和叛逆精神,使她成为了《红楼梦》中一个极具魅力和深度的人物形象。

3.薛宝钗:封建礼教的卫道者

在名人眼中,薛宝钗是封建礼教卫道者的典型形象,她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都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

薛宝钗热衷仕途经济,这是她作为封建礼教卫道者的重要表现。在封建社会,男子通过科举入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薛宝钗对此极为认同。她多次劝贾宝玉关心“经济仕途”,希望他能走科举之路,光宗耀祖。当贾宝玉对仕途经济表现出反感时,她并没有理解和支持他的想法,反而认为他不求上进。这种对仕途经济的推崇,体现了她对封建正统观念的遵循,她希望身边的人都能按照封建礼教所规定的道路前行。

恪守妇德也是薛宝钗的显着特点。她严格遵守封建社会对女子的道德规范,举止端庄、稳重,言行得体。在贾府中,她处处以大家闺秀的标准要求自己,从不做出格的事情。她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对上尊敬长辈,对下关爱丫鬟,赢得了贾府上下的一致好评。她的这种行为方式,是对封建妇德的完美诠释,她用自己的行动维护着封建礼教的尊严。

薛宝钗还善于笼络人心。她深知在封建大家庭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她善于观察他人的需求和喜好,然后投其所好,赢得他人的好感。例如,她对贾母、王夫人等长辈十分孝顺,经常陪她们聊天、看戏,送她们喜欢的礼物,让她们感受到她的贴心和懂事。她对丫鬟们也很和善,关心她们的生活,帮助她们解决困难,因此丫鬟们都很喜欢她。她的这种笼络人心的手段,使她在贾府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为她在封建礼教的框架内生存和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薛宝钗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也有着自己的悲剧命运。她虽然聪明美丽、才华出众,但却不得不按照封建礼教的要求生活,失去了自由和自我。她的婚姻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与贾宝玉的结合并非基于爱情,而是家族利益的考量。在婚后,她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贾宝玉始终心系林黛玉,对她冷淡疏离。她只能在封建礼教的枷锁下默默忍受,最终孤独终老。

薛宝钗作为封建礼教的卫道者,她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她的悲剧命运也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和无情,引了我们对封建社会的深刻反思。

4.王熙凤:精明能干与心狠手辣

名人对王熙凤的评价,多聚焦于她的精明能干。在贾府这个庞大复杂的家族中,王熙凤凭借着出色的管理才能,将上上下下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她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能够迅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并做出恰当的安排。例如,在操办秦可卿的葬礼时,她展现出了非凡的组织能力。从人员调配到物资管理,从仪式安排到宾客接待,每一个环节都被她安排得妥妥当当,让众人无不佩服。她的精明还体现在对贾府经济状况的掌控上,她深知家族的收支情况,能够合理地安排各项开支,尽力维持着贾府表面的繁荣。

王熙凤善于逢迎,这也是她在贾府站稳脚跟的重要手段。她深知贾母在贾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因此总是想方设法地讨好贾母。她会说一些诙谐幽默的话逗贾母开心,也会在各种场合表现出对贾母的孝顺和尊重。在贾母面前,她就像一个乖巧的孙女,让贾母对她宠爱有加。同时,她也善于处理与其他长辈和主子的关系,通过巧妙的言辞和行动,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这种善于逢迎的本事,使她在贾府的权力斗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然而,王熙凤的心狠手辣也是众人皆知的。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不惜使用各种手段打压异己。尤二姐的悲剧命运就是她心狠手辣的典型例证。她得知贾琏偷娶尤二姐后,表面上装作大度,将尤二姐接入贾府,实际上却在暗中设计陷害她。她指使下人对尤二姐百般刁难,又在贾琏面前挑拨离间,最终导致尤二姐不堪折磨,含恨而死。王熙凤的这种行为,充分展现了她的残忍和无情。

王熙凤还贪婪成性。她利用自己在贾府的权力,大肆敛财。她通过放高利贷等手段,获取了大量的财富。她甚至不惜挪用贾府下人的月钱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贾府的经济利益,也加剧了贾府内部的矛盾。她的贪婪不仅导致了贾府经济的困境,也加了贾家的败落。

王熙凤的精明能干使她在贾府中成为了举足轻重的人物,但她的心狠手辣和贪婪成性也为贾家的衰败埋下了隐患。她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权力斗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让我们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名人对《红楼梦》艺术特色的品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