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人都没开口,主动避开了宁远和季明威的目光。
“你们是被惯坏了!”季明威突然拔高了声音:“安州战场你们消耗了多少子弹?你们打仗不算经济账吗?要经过多少工序,有多少工人参与,才能制造出一颗子弹,你们知道吗?一颗子弹成本多少钱你们知道吗?后勤杨主任(杨双)把安州战场的弹药消耗清单,亲手放在我桌子上的时候,你知道我有多尴尬吗?那是我亲手操刀的‘先手行动’,子弹消耗快赶上第二次大凌河战役了。”
轰——季明威的手掌重重地拍在桌面上,吼道:“我很想知道,你们是怎么打光那些子弹的?回答我?”
九个人不敢低头,又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又不敢斜视。
“不要告诉我,你们只能打富裕仗,如果是这样,想接手禁卫1、2、3师的人有很多。”季明威平静地说道:“白起、连罡、项羽,为什么老老实实地放下工作,去讲武堂回炉,你们以为他们愿意吗?”
“坚决完成任务。”茅小林突然站起来,坚定地说道:“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如果戈辉在这里,一定会惊掉下巴,这句话是怎么流传到这里的?)
季明威的目光扫向哈森和李煜,哈森和李煜立即站起来一起表态:“坚决完成任务。”
“知道李白吗?”季明威突然换了一个话题。
九个人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怎么突然问起李白来了?能当师长,师政委,师参谋长,至少得是秀才出身,李白他们太知道了。
“前些天我听到一个十分意外的说法,李白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现在叫皮什佩克。”季明威说道:“还说李白有突厥人血统。”(在陈寅恪之前就有人说过,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城,所以陈寅恪才花时间考证的,并写了《李太白氏族之疑问》的论文。)
听完季明威的话,九个人同时站起来,坚定地说道:“保证完成任务。”
“哈?怎么突然这么有信心了?”季明威问道。
“巴尔喀什湖一带必须收回来。”茅小林解释道:“李白是哪国人,对我们很重要。我们的古代先贤,决不能是外国人。”
“倒也算是个理由。”季明威点头,然后继续道:“我对你们要求并不高,你们可以这样理解,根据实际情况,怎么打你们自行决定,我只要求一点”季明威说着竖起一根手指:“尽可能的减少伤亡,一定要活下来,第四年,第五年,第六年,每年都会有一个师替换你们,换句话说,你们最快打满三年就可以回来,最晚六年也能回来。”
九个人再次齐声保证:“保证完成任,不辱使命,不负忠诚。”
“回去给士兵们放假十天”季明威说道。
“十五天吧!”宁远突然插话道:“毕竟要好几年不回来,多陪陪家人。”
“你们的第一个任务是清缴宁夏、甘肃、青海的麻家势力。铁血清缴,不谈判,要么投降,跟你们走,要么送他们去见真主。”季明威说道:“跟你们同行的是特区的三万人接收大队,宁夏、甘肃、青海的现行管理体制,全部推倒重来,换上特区的管理体制,换上特区的人。这条路理顺了,我们才有可靠的后勤,你们也通过平叛的过程,逐渐适应西北的干旱气候。”
季明威不给他们消化的时间,继续道:“我们从长城以南接收了两万多名囚犯,多半是需要关押十年以上的囚犯,还有相当多的死囚,此时正在南郊示范军营接受简单的军事训练,他们将和你们一起去西边。”
“副长的意思是……让他们去给我们当炮灰?”茅小林试着问道。
“你是真有想象力,你就不怕他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吗?”季明威没好气地说道:“我们禁卫军只做军人该做的事情,我们干不出倭国军人那样无耻无下限的事情,但是有些脏活儿还是需要有人干,那些囚犯就是干这个的。那些禁卫军不适合出手的,由他们出手。我们只要结果,不问过程,不论这期间都生了什么,都无所谓。”
“如果那些囚犯干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茅小林又问。
“不关我们的事,就当不知道,他们的死活也和我们无关,但我们要的结果必须实现。”季明威强调。
“又当又立?”茅小林完全是下意识的把心里想的说出来了。
“注意你的措词,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季明威手指轻戳桌面,严厉地提醒道:“禁卫军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只能是伟光正的,也必须是伟光正的。”
事情说完,季明威直接赶人:“今天的事情谈到此为止,回去尽快消化。”
九人走后,宁远和季明威又去了南郊示范军营。